多学科协作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这里有个绝招!( 五 )

2.2.2 针对管道固定方法问题 革新改良10种固定方法与材料 , 所有管道均二次固定 , 根据管道选择不同固定方法 , 将固定材料按管道部位裁剪 。 以尿管的“匚型固定”操作为例:应用弹性胶带 , 裁剪成5cm×7cm , 左右各留1.5cm , 中间剪开约3cm×2.5cm“匚”型开口 , 将剪好的弹力胶带用“高举平抬法”固定在大腿内侧(女性)或腹股沟处(男性) 。 同时 , 进行统一标识 , 使各个病区各类管道的固定达到安全、牢固、舒适、美观的目标 。 制作各类固定方法的简易图文指引 , 规范统一 , 全院普及 , 要求人人掌握 , 医护一体化推动 。

2.2.3 针对管道固定标识问题 针对无刻度管道难以观察深度等瓶颈问题 , 落实医护一体化统一标识 。 医生从手术置管开始为置管患者做好固定与标识;针对无刻度管道 , 在管道出口处予油性笔进行标识(特殊管道除外) , 作为观察脱出标记;采用统一的标识纸 , 标识内容包括置管人、置管时间、置管深度、管道名称等 。

2.2.4 针对医护人员接受培训不足问题 以工作坊模式开展医护骨干培训[4];科室医护人员全员培训 , 质控科、医务科、护理部督导落实 , 多学科合作共同推动;培训学习维护指引及学习改进后的固定与标识方法等[5];并不定期抽查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