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撷萃】谢尧教授和李明慧教授团队研究:干扰素α治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发生风险显著优于核苷

编者按: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病相关感染协作组承办的“第四次全国肝病相关感染学术会议”于 2021年6月4-6日在福州顺利召开!会议围绕国内外肝病相关感染疾病临床诊疗及研究热点话题进行专题报告分享和学术讨论 , 并线上同步直播这场肝病领域的学术盛宴 。 6月5日 , 谢尧教授和李明慧教授团队陆慧慧做了有关“干扰素治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发生风险的队列研究”的晚间大会发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 , 入组2008年9月至2019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 。 年龄 ≥ 18岁 , 访视 ≥ 6个月且规律接受NA或IFNα抗病毒治疗时长 ≥ 24周 。
根据抗病毒治疗方案 , 仅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为NA组;以IFNα(包括普通IFNα和PEG IFNα)为基础治疗的患者为IFNα组 。
NA组患者可使用单一疗法 , 或不同NA的序贯或联合疗法 。 IFNα组患者可用IFNα单一治疗 , 也可在IFNα治疗前、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用NA序贯或者联合治疗 。
根据四个肝癌风险预测模型(CU-HCC、RWS-HCC、mPAGE-B、aMAP)对患者入组基线时肝癌风险状态进行分层 。

患者基线
整体队列共入组10580例研究对象 , 随访时长5.63 (3.42-7.83) 年 。 NA治疗组8592例 (81.2%) , IFNα治疗组1988例 (18.8%) 。
研究结果
入组患者中共513例发生HCC(HCC组) , HCC累积发生率为8.8%;10067例未发生HCC(无HCC组) 。
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年龄、ALT水平、PLT水平、AFP水平、肝硬化状态、治疗方法与肝癌发生独立相关 。 NA组慢乙肝患者肝癌发生风险显著高于IFNα 组(HR = 0.48, 95%CI = 0.26-0.86, P = 0.014) 。 KM分析也可得出相同结论(P < 0.001) 。

【会议撷萃】谢尧教授和李明慧教授团队研究:干扰素α治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发生风险显著优于核苷
本文插图


不论基线肝硬化情况如何 , IFNα组的肝癌发生风险均显著低于NA组
基线肝硬化组和基线无肝硬化组研究对象分别为930例和2082例 。 整个访视期间基线肝硬化组患者肝癌累积发生率为25.6% , 显著高于基线无肝硬化患者的4.8%(P < 0.001) 。
基线肝硬化组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年龄、ALT水平、PLT水平、治疗方法与肝癌发生独立相关 。 NA组慢乙肝患者肝癌发生风险显著高于IFNα组患者(HR = 0.31, 95%CI = 0.13-0.72, P = 0.007) 。 KM分析也可得出相同结论(P < 0.001) 。

【会议撷萃】谢尧教授和李明慧教授团队研究:干扰素α治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发生风险显著优于核苷
本文插图


基线无肝硬化组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年龄、ALT水平、ALB水平、PLT水平与肝癌发生风险独立相关 。 但KM分析发现IFNα组累积肝癌发生风险显著低于NA组(P<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