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二 )


近年来EVAR的手术器械较之前有进一步改进 , 手术技术更加成熟 , 为评估EVAR的最新危险因素、手术风险 , 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 需要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新的总结 。 基于此 , 笔者对本中心近年来行择期EVAR的腹主动脉瘤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 , 探讨最新的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17-01-01—2019-08-31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并行腹主动脉瘤EVAR的病人 。 纳入标准:(1)术前明确诊断为腹主动脉瘤 , 且未发生破裂的病人 。 (2)住院期间择期行腹主动脉瘤EVAR 。 (3)围手术期及随访资料完整 。 排除标准:(1)非动脉硬化性腹主动脉瘤 , 包括因创伤、先天畸形、感染、大动脉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发的腹主动脉瘤 。 (2)EVAR中转开放手术病例 。 (3)住院期间发现动脉瘤体有破裂 。 (4)EVAR再次干预 。 (5)住院期间转至其他科室行手术治疗 。 (6)术前1个月内曾行主动脉手术 。 (7)术前1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心绞痛未经系统治疗 。 (8)术前1个月内曾服用化疗药物或免疫抑制类药物 。 (9)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进展期 。 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指征 (1)腹主动脉瘤瘤体直径>5.5 cm或瘤体直径增长>0.5 cm/6个月 。 (2)直径<5.5 cm者结合病人意愿 。 (3)近端瘤径长度>1.0 cm , 瘤颈无严重钙化 , 无严重扭曲及成角 。 (4)双侧髂动脉无闭塞或严重狭窄 , 无严重扭曲及成角 。 (5)病人经济条件允许或一般情况差 , 不能耐受开放手术 。 本组病人均按上述指征进行治疗 。
1.2.2 手术方式 所有病人均行标准EVAR , 根据CT血管成像(CTA)和造影结果选择适当的主动脉覆膜支架移植物 , 根据瘤颈与肾动脉关系 , 选择是否进行“开窗”技术、“烟囱”技术或利用cuff延长支架对动脉进行保护 。 评估双侧髂内动脉、腰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等侧支血管引起内漏的可能性 , 选择是否额外进行封堵 。 操作完成后再次造影明确支架有无移位、变形 , 确定瘤腔有无内漏 , 若有明显Ⅰ型或Ⅲ型内漏则积极处理 。 所有病例均由经验丰富的手术医师组完成 。
1.2.3 观察指标 (1)病人基线资料 。 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 BMI)、既往基础疾病史、术前超声心动图、术前1 d的收缩压与舒张压 。 既往基础疾病史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包括既往脑梗和脑出血)、心律失常、肺功能异常、慢性肾功能不全、肝脏病(包括肝炎、肝硬化)等 。 (2)动脉瘤解剖条件 。 瘤体最大直径、近端瘤颈长度、近端瘤颈直径、近端瘤颈成角 。 (3)术中情况 。 入手术间时的收缩压与舒张压、行穿刺操作时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手术时长、术中输液量、出血量、尿量、手术使用支架的数量 。 (4)术前的理化指标 。 包括体温、全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白蛋白、凝血功能、心肌标记物、B型钠酸肽等 。 (5)是否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 , 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切口感染、植入后炎性综合征、穿刺点并发症、下肢缺血、上肢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DVT)、肠道并发症、脑血管并发症、肾功能损伤、过敏、心脏并发症、阴囊血肿、急性胰腺炎、盆腔缺血等 。 其中 , 植入后炎性综合征是指支架植入后病人持续发热(体温>38.8 ℃)、白细胞计数>12×109/L , 同时无明确感染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