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吃的是糖片,病痛也能减轻( 二 )


卡普查克对这一点无法安心 。 2009年 , 他和同事开展了一次人类学调查 , 这些病人都参与了一项针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试验 , 并且试验中用到了欺骗性的安慰剂 。 卡普查克他们想知道的是:病人对自己所受的隐瞒究竟作何感想?
他们发现:原来许多病人会因为自己可能被分到安慰剂组而焦虑 。 病人们会说:“如果我被分到安慰剂组而又有了好转 , 那意味着什么?……是不是说明我的病是我在脑袋里瞎想出来的?”
对于卡普查克 , 2009年的这个研究是一个转折点 。 读到结论时他心想: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病人他们服的是安慰剂呢?那样他们不就不用患得患失了吗?
他意识到完全可以对病人说实话:“如果你服安慰剂后有了好转 , 那就是康复的迹象 。 你不必对此大惊小怪 , 不是你的脑袋出了问题 。 ”
为此卡普查克又设计了一项小型研究 。 2010年 , 他招募了80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 给其中的一半使用糖丸之类的安慰剂并告诉他们用了安慰剂 , 对另一半不做任何治疗 。 试验结束时 , 安慰剂组病人的自我感觉好于无治疗组 。

知道自己吃的是糖片,病痛也能减轻
本文插图



2010年 , 卡普查克又设计了一项小型研究 , 结果显示:
安慰剂组病人的自我感觉好于无治疗组 | 参考资料[4]
从那以后 , 又有研究显示非盲安慰剂还能减轻其他疾病的症状 , 包括慢性疼痛、潮热、疲惫、过敏、关节炎、焦虑和抑郁等等 。 也有人开展了长期跟踪研究 , 用五年时间观察了服用非盲安慰剂并表现出持续好转的病人 。
安慰剂效应 , 来自医生演的“戏”
这些研究引导卡普查克写下了安慰剂效应的新定义 。 他说 ,
“安慰剂效应 , 就是病人在临床互动之中 , 因为与安慰剂片有关的仪式、符号和行为 , 而获得的积极健康效益 。
当一个病人去找治疗者 , 医疗本身的戏剧性就是治疗的一种有力形式 。 ”
他说的“戏剧性”并非比喻 。 医疗确是一种戏剧表演 。 药片是这则医疗故事中的道具 。 而身穿白大褂、对你关怀备至的医生就是剧中的人物——卡普尼克2008年的一个研究还发现 , 医生们的态度越是温和友善 , 产生的安慰剂效应就越强 。 所谓态度好 , 是指医生态度热情友好 , 积极倾听病人的话(会重复病人的话 , 确认病人的意思) , 表现得对治疗方案很有信心(“我过去治疗这个病的效果都很好 , 这次我觉得也会是好结果”);在诊疗过程里表现得专注认真(沉思20秒 , 专注地思考治疗计划)等 。

知道自己吃的是糖片,病痛也能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