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改善股骨旋转对线及早期疗效研究( 四 )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 , 组内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
2
结 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 , 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 。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 , 随访时间 3~6 个月 , 平均 3.9 个月 。 两组术后 3 个月KSS-K 及 KSS-F 评分均较术前提高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见表 1 。
术后 X 线片复查示假体位置良好 , 无假体松动、下沉等不良事件发生 , 见图 2 。 除 LDFA 外 , 两组术后 3 个月 HKA、MPTA、PCA 均较术前改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HKA、LDFA 及MPTA 两组间比较 ,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 PCA 小于对照组 , 且更接近于 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5 , P=0.010) 。 见表 2 。

手术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改善股骨旋转对线及早期疗效研究
本文插图
图2 试验组患者 , 女 , 66 岁 , 右膝骨关节炎 a. 术前下肢全长 X 线片;b. 术前 CT;c. 术后 3 个月 CT 示假体位置良好;d. 术后

3 个月下肢全长 X 线片示下肢力线恢复至中立位;e. 术后 6 个月下肢全长 X 线片
3
讨 论
3.1 冠状面恢复中立位下肢力线的意义
TKA 术中将下肢力线恢复至中立位有利于膝关节应力均匀分布于内、外侧间室 , 避免应力集中 , 从而降低术后高分子聚乙烯衬垫磨损、假体松动和下沉发生率[17] 。 本研究中 , 两组反映下肢力线的影像学指标 HKA、LDFA 及 MPTA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提示两种技术均能将下肢力线纠正至中立位 , 保证股骨远端截骨线在冠状面垂直于股骨机械轴 , 胫骨近端截骨线垂直于胫骨机械轴(胫骨解剖轴) 。 两种技术均能恢复中立位下肢力线 , 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① 两种技术在进行股骨远端截骨时均要求截骨线垂直于股骨机械轴 , 虽然RATKA 参考 CT 数据确定下肢力线 , 传统 TKA 参考下肢全长 X 线片 , 但在冠状面上确定股骨机械轴的方法一致 , 均为股骨头旋转中心与膝关节中心的连线 。 ② 胫骨近端截骨时 , RATKA 术中使用钝头靶标定位内外踝 , 目的是确定踝关节中心 , 这个过程类似于传统 TKA 中的髓外定位技术 。 ③ 本研究样本量小、随访时间短 , 结果可能存在偏倚 。
两组手术前后 LDFA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而MPTA 明显改善 , 说明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内翻畸形主要来源于胫骨侧 , 以内侧胫骨平台软骨磨损和骨缺损为主 。 但根据术前 MPTA 数据判断 , 两组患者均不存在明显关节外畸形 。 后续可纳入存在关节外畸形患者进行研究 , 进一步验证在复杂病例的TKA 术中使用该手术机器人系统是否具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