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改善股骨旋转对线及早期疗效研究


孙茂淋 , 杨柳 , 郭林 , 何锐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关节外科中心(重庆 400038)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YFC0110705)
通信作者:何锐 , Email:abba315@163.com
关键词:手术机器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下肢力线;旋转对线;早期疗效
引用本文:孙茂淋 , 杨柳 , 郭林, 等. 手术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改善股骨旋转对线及早期疗效研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1, 35(7). doi: 10.7507/1002-1892.202102043
摘 要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 TKA)中使用手术机器人辅助定位及截骨后 , 股骨旋转对线改善情况及早期疗效 。
方法 选择 2020 年 6 月—11 月 60 例(60 膝)符合选择标准的终末期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 。 试验组采用手术机器人辅助 TKA(robotic-arm assisted TKA , RATKA) , 对照组行传统 TKA 。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关节炎侧别及病程、体质量指数以及术前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 , HKA)、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 , 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 , MPTA)、股骨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 , PCA)、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膝关节(KSS-K)及功能(KSS-F)评分比较 ,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比较术后 3 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临床(KSS-K、KSS-F 评分)及影像学(HKA、LDFA、MPTA、PCA)评价指标 。
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 , 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 。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 , 随访时间 3~6 个月 , 平均 3.9 个月 。 两组术后 3 个月 KSS-K及 KSS-F 评分均较术前提高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术后 X 线片复查示假体位置良好 , 无假体松动、下沉等不良事件发生 。 除 LDFA 外 , 两组术后 3 个月 HKA、MPTA、PCA 均较术前改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KA、LDFA 及 MPTA 两组间比较 ,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 PCA 小于对照组 , 且更接近于 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5 , P=0.010) 。
结论 RATKA 不仅能矫正膝关节畸形、减轻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还能达到股骨旋转准确对线 , 早期疗效满意 。
【手术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改善股骨旋转对线及早期疗效研究】正 文
因人口老龄化、半月板及软骨损伤、肥胖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 , 膝骨关节炎发病率逐年提高[1-3] 。 随着阶梯治疗理念不断深入 , 越来越多中老年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效后通常会选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 TKA) , 以解决膝关节疼痛、畸形、活动受限等问题[4] 。 目前 , TKA 是治疗终末期多间室膝骨关节炎最有效方法[5-7] , 虽然该术式手术技术及假体设计理念不断完善 , 但传统置换术尚存在术后对线不良、假体安放不准确、患者满意度较低等问题 , 其中术后假体位置不准确和力线偏离发生率仍较高 , 最高可达 32%[8] 。 据统计 , 约 35% 初次 TKA 患者术后对疗效不满意 , 伴有1 种或多种并发症 , 甚至因假体无菌性松动在术后2 年内行翻修术[9-10] 。 研究表明 , TKA 术中准确重建股骨旋转对线并将假体植入正确位置 , 有助于改善髌骨轨迹 , 减少假体无菌性松动、下沉及膝前痛等并发症的发生 , 提高假体长期生存率 。 手术精确性与医生手术经验密切相关 , 对 TKA术后假体长期生存率有重要影响[12] 。 手术机器人辅助 TKA(robotic-arm assisted TKA , RATKA)可以减少术者手控操作失误的发生 , 将所有截骨过程量化 , 精确截骨、准确重建下肢力线和旋转对线 , 更好地保护软组织 , 术后获得良好功能恢复[13-16] 。 为进一步探讨 RATKA 与传统 TKA 相比 , 能否改善股骨旋转对线及获得满意疗效 , 我们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对比研究 , 报告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