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时代,PD-L1检测如何助力NSCLC的精准诊疗?( 二 )


能否请您介绍下目前PD-L1检测试剂和检测平台 , 以及相关的判读标准?
应建明教授:目前PD-L1检测抗体主要包括22C3、28-8、SP142和SP263这四款商业试剂盒 。 在检测平台方面 , 包括DAKO和Ventana两个平台 , 其中22C3和28-8检测试剂为DAKO平台 , SP142和SP263为Ventana平台 。 从当前研发的药物和伴随诊断试剂 , 以及在临床当中的应用来看 , PD-L1免疫组化所对应的抗体克隆号和药物呈一一对应关系 , 例如 , 22C3抗体对应帕博利珠单抗 。
在PD-L1检测结果的判读标准上 , 各个抗体也有相应的判读标准和阈值 。 主要的评价方法包括两种:第一种是任何强度膜着色肿瘤细胞的百分比 , 即通常所说的TPS、TC;第二种是肿瘤区域中的染色阳性免疫细胞所占面积的百分比 , 即IC 。 两者都可作为伴随诊断或补充诊断的判读标准 。
在免疫药物3D(Disease-Drug-Diagnosis)的开发背景下 , 不同免疫药物对应着不同PD-L1检测抗体和检测平台 , 这对于目前临床实践中PD-L1检测是否造成一些障碍呢?如何减少这些障碍?
应建明教授:目前PD-L1的这种检测模式相对于临床而言其实有很大的挑战 。 首先 , 在检测平台的建设方面 , DAKO和Ventana两个平台同时配备在中国的可及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 , 对于同一个患者 , 进行多个PD-L1抗体克隆号的检测也不太现实 。 目前一直在探索各个平台的一致性 , 以及能不能通过其他抗体 , 包括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来满足临床需求 。 但目前为止 , 尚无非常可信的证据来证明上述方法的可行性 , 尤其是对于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 , 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 。 因此 , 包括各检测平台间的一致性、各种抗体间检测结果的互用性及PD-L1结果判读的一致性等 , 仍需大家共同努力与探索。
尽管不同检测平台在临床实践中对PD-L1检测形成障碍 , 但从IMpower110研究的结果可见 , 同一批患者的不同克隆号的检测结果具有相应的一致性 , 即采用SP142、22C3和SP263抗体 , 按各自判读标准筛选的PD-L1高表达水平人群具有较高的重叠 , 且临床获益较一致 。 此外 , 事实上多项大样本研究结果也表明 , 22C3、28-8和SP263一致性较高 , 但鉴于所有临床证据仅基于检测水平及回顾性数据分析而得出 , 目前尚缺乏足够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证据支持抗体间检测结果互用的可行性 。
IMpower110研究进行了探索性生物标志物分析 , 尤其是对SP142、SP263和22C3抗体检测的一致性及疗效进行了分析 , 您觉得相关的研究结果对临床实践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应建明教授:IMpower110研究探索性的回顾性分析对相同人群应用不同PD-L1检测抗体和平台进行了检测 , 结果显示 , 不同PD-L1抗体在PD-L1高表达亚组中 , 都观察到PD-L1高表达患者能从阿替利珠单抗单药治疗中获得稳定的OS和PFS获益 , 且不同PD-L1抗体间的OS获益相似 , 都能够很好地预测阿替利珠单抗单药对于PD-L1高表达患者带来的临床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