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医疗服务只是窗口部门和一线医护的事吗?这家医院推动了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

范小姐入院前怎么也想不到 , 前一日下午才做完手术 , 第二天就可以出院了 。 刚过而立之年的她在公司体检中查出肺部原位癌 , 在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接受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 “下了手术台才一小时 , 护士就通知我可以下床、吃饭了 。 ”采访人员采访时 , 她正站在病区走廊里做些简单的拉伸运动 。
“听见‘肺癌’的那一刻有点崩溃 , 没想到手术后的恢复期这么快 , 让我对生活也重燃了信心 。 ”范小姐悄悄告诉采访人员 , 自己连镇痛泵都没用 。
从踏入医院大门的那一刻起 , 许多患者的心不由得悬起——“看病难、繁、贵”如何破题?解决躯体病痛外 , 心理也需要照护 。 “让老百姓有就医获得感 , 可不能是一句空话 。 ”上海市胸科医院党委书记郑宁说 , “过去 , 我们习惯性地认为服务患者主要是窗口部门与临床一线的工作 。 现在 , 全院上下转变观念 , 所有工作都要围着患者转 , 优先服务临床一线 。 ”
这两年里 , 一场刀刃向内的“全院服务患者、全院服务临床”改革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全面展开 。 自2019年开始 , 医院党委发起了“双服务”主题活动 , 一切为患者着想 , 一切为临床方便 。 全院积极参与 , 从管理部门到临床科室 , 从党支部到各班组 , 各类便民利民“金点子”举措层出不穷 , 落地有声 。
患者|医疗服务只是窗口部门和一线医护的事吗?这家医院推动了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文章插图
省时、省心 , 再造流程科学精准
原来 , 范小姐能快速出院 , 得益于胸科医院的快速康复外科项目(ERAS) 。 2019年7月 , 首例纵膈肿瘤患者通过ERAS出院;同年12月 , 首例肺癌患者也体验了该项服务 。 胸科医院医疗副院长侯旭敏介绍 , “术后康复得又快又好 , 是医患长期以来的共同心愿 , 也是我们医疗管理者工作的动力源泉 。 ”然而 , 快速康复是个复杂系统 , “全院由医务部牵头 , 通过再造流程和技术加持 , 为临床解决诸多‘卡点’ , 最终让广大患者有获得感 。 ”
ERAS究竟快在哪里?以麻醉为例 , 传统手术大多采用气管插管的全麻方式 , 长效麻醉药的苏醒时间长 , 副作用也较大 。 而ERAS则通过超声引导下的椎旁神经阻滞麻醉 , 定位更准确、用药更精细 。 胸科医院统计数据显示 , 近一年来 , 与传统手术对照 , 同一治疗组的ERAS患者住院天数大大减少——以前要5至7天的患者如今平均1.8至2天就可出院 , 三成肺癌患者24小时内可出院 , 纵膈肿瘤患者实现百分百24小时内出院 。
胸科医院每年在全院范围开展“双服务”项目遴选 , 重点关注像ERAS这类通过临床流程再造实实在在方便患者的“金点子” 。 小小一枚手环 , 更将服务患者精确至分秒 。 护理部的“基于RFID定位手环的手术患者安全转运”项目 , 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 , 至2020年将在全院铺开 。 它的诞生 , 是来自于患者的一次建议 。 如何在繁忙的临床工作同时 , 将患者关心的医疗信息及时传递到位?能否通过信息化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患者|医疗服务只是窗口部门和一线医护的事吗?这家医院推动了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文章插图
使用RFID定位手环的想法应运而生 。 患者在病房内进行身份确认后 , 经过院内关键点位时 , 手环的二维码将自动推送信息 , 医护人员与家属均可通过公众号掌握患者动态 。 首版手环只能用清水擦洗 , 护理部坚持要确保院感防控不松懈 , 持续改进设计 。 就这样 , 一批可浸泡消毒液的手环在今年疫情期间也让患者能安心使用 。 试运行时间最长的导管室 , 患者满意度从2018年的91%、2019年的96.8%上升至2020年的99.7% , 患者家属都称赞 , “小手环有大作用 。 ”
排忧、解惑 , 智慧医疗服务升级
许先生有“三高” , 需定期接受冠脉CT检查 。 今年 , 他在胸科医院做完“智慧冠脉CT”后 , 感受和往年截然不同 , “以前每次要约一个多月才能排上号 , 等报告又得一个月 。 这次两三天就约上了 , 做完两天后就能取报告了!怎么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