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2-微球蛋白血、尿同测的全面解读( 三 )


因此 , 检测尿BMG是诊断肾近曲小管损害敏感而特异的方法 。 当肾近曲小管轻度受损时 , 尿BMG 明显增加 , 且与肾小管重吸收率呈正相关 。 引起肾小管性蛋白尿的疾病有:肾盂肾炎、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毒性肾病、重金属(镉)中毒引起的肾小管损伤、肾小管酸中毒、胶原病等 。
尿蛋白/尿BMG比值有助于鉴别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 。 单纯肾小球病变时 , 尿蛋白/尿BMG比值大于300;单纯肾小管病变时 , 比值小于10 ;混合性病变时 , 其比值介于两者之间 。

β2-微球蛋白血、尿同测的全面解读
本文插图


尿液中的BMG很不稳定 , 酸性尿 , 尤其是 PH5.2以下时极易分解 , 因此尿液标本不宜采集清晨第一次尿 ,因其在膀胱内潴留时间过长 , BMG会有破坏 。 通常建议清晨首次尿弃之后 , 饮水300 -500 ml收集1h的全部尿液或采集随机尿 。 尿液BMG标本 , 取得后及时测试或调节PH至6.5 -7.0放冰箱保存 。
血和尿 β2- 微球蛋白同测的临床意义:
1)血β2-微球蛋白升高而尿β2-微球蛋白正常 , 主要原因可能是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 , 常见于急、慢性肾炎 , 肾功能衰竭等 。
2)血β2-微球蛋白正常而尿β2-微球蛋白升高 , 主要原因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明显受损 , 见于先天性近曲小管功能缺陷 , 范科尼综合征 , 慢性镉中毒 , Wilson病 , 肾移植排斥反应等 。
3)血、尿β2-微球蛋白均升高 , 可能是由于体内某些部位产生过多BMG , 或肾小球和肾小管都受到损伤的肾病引起 , 常见于恶性肿瘤(如原发性肝癌、肺癌、骨髓瘤等) ,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 , 慢性肝炎 , 糖尿病肾病等 。 老年人也可见血、尿β2-微球蛋白升高 。
此外 , 干扰素-α(IFN-α)的存在会显著提高BMG的合成 , 使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等药也可使BMG增高 。
文章来源:费玛生物
【β2-微球蛋白血、尿同测的全面解读】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 , 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 。 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 , 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