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2-微球蛋白血、尿同测的全面解读( 二 )


β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液或尿液中异常水平的BMG与多种疾病有关 , 如肾功能障碍 , 某些急、慢性炎症 , 或某些病毒感染和恶性肿瘤 。 此外 , 与血液透析相关的淀粉样变性也与血清持续高水平的BMG有关 。 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 , 高血清BMG浓度导致BMG沉积骨骼关节和形成淀粉样斑块 。 在极少数情况下 , 脑脊液BMG水平还被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1 )血液 BMG 可作为肾功能受损的早期诊断敏感指标
BMG的小分子特性允许其自由穿过肾小球膜 , 肾小球功能紊乱会导致血中BMG上升 , 因此血液BMG 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灵敏指标 , 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病变如累及肾小球滤过功能 , 均可致血BMG 升高 。 对肾小球滤过功能 , 其敏感度显著高于血肌酐测定 , 对血肌酐测定处于盲区而肾小球滤过功能已受损害的患者 , 血液BMG测定有利于早期发现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 。
因此 , 血液BMG浓度可用作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受损的早期诊断敏感指标 。
长期血液透析病人血BMG 升高 , 并与淀粉样变、淀粉骨关节病及腕综合征的发生相关 。 出院时的血清BMG水平能够预测肾移植受者的长期死亡率和肾移植损失 。
2)血液BMG的浓度也反映了细胞免疫系统的激活水平 , 也是某些血液恶性肿瘤的标志物 。
血液BMG浓度的失调与多种疾病息息相关 , 包括内源性和感染性疾病 。 BMG可直接参与癌细胞的发育 , 并且BMG的水平被认为是多种恶性肿瘤的预后标志物 。 它还涉及形成主要的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 I类或MHC I)或类似的异二聚体 , 功能覆盖从抗原呈递到免疫稳态 。
恶性血液病、恶性淋巴瘤、骨髓纤维化等 , 在无肾功能损害的情况下 , 肿瘤细胞合成和分泌BMG加快 , 导致血BMG升高 , 如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何杰金氏病等 , 干燥综合征、 淋巴瘤、 白血病、 艾滋病、 肝炎等 , 血液BMG会升高 。 判断这些疾病患者BMG增高的意义时 , 必须除去肾病因素 。
炎症性肠病、某些病毒感染时BMG浓度会上升 , 例如巨细胞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强有力的证据显示巨细胞病毒可以通过两个信封蛋白/包膜蛋白直接结合BMG 。 近期 , BMG被提议作为一个可能的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感染期间神经系统疾病的血清学指标 。
一个全国性大群体数据结果显示 , 血清BMG浓度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风险的增加有关联 。 近期 , 血清BMG浓度还被认为是一项老人身体虚弱的指标 。
尿液BMG浓度异常通常表明肾过滤或重吸收障碍 。 近端肾小管是重吸收代谢BMG的唯一场所 , 当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时 , 尿中BMG浓度明显升高 , 称肾小管性蛋白尿 , 以区别于以白蛋白为主的肾小球性蛋白尿 。 肾脏肾小管功能紊乱会导致尿中BMG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