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产伤性疾病( 三 )
本文章并非作为疾病诊治依据 , 如有不适 , 请到医院就医 。
儿科学属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 , 其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 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 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性能力 。
2.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 , 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
3.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 , 包括免疫接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等 , 这是现代儿科学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内容 , 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
4.研究儿童中各种疾病的康复可能性以及具体方法 , 尽可能地帮助这些儿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乃至完全恢复健康 。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 , 儿科学也不断向更深入专业的三级学科细化发展 , 同时也不断派生出新的专业 。 儿科学的三级学科分支类似内科学 , 主要以系统划分 , 如呼吸、消化、循环、神经、血液、肾脏、内分泌等 。 此外 , 还有传染病和急救医学等特殊专业 。 小儿外科学则为外科学下的三级学科 。 上述学科虽然在分类上与内科学相似 , 但是其研究内容及内在规律与成人差别颇大 , 应予以注意 , 不能混淆或替代 。
新生儿医学和儿童保健医学是儿科学中最具特色的学科 , 其研究内容是其他临床学科极少涉及的方面:新生儿期的死亡率仍然非常高 , 占婴儿死亡率的60%~70% , 此期疾病的种类和处理方法与其他时期有诸多不同 , 是一个非常时期;儿童保健医学是研究儿童各时期正常体格生长、智力和心理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 通过各种措施 , 促进有利因素 , 防止不利因素 , 及时处理各种偏离、异常 , 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 由于某些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特殊的临床特点 , 近年来发展出了围生期医学 。 围生期医学实际上是介于儿科学和妇产科学间的边缘学科 , 一般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1周的小儿 , 由于此期受环境因素影响颇大 , 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 而且与妇产科的工作有密切联系 , 需要两个学科的积极合作来共同研究处理这一时期的问题 。 随着医学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 儿科学必将向各个分支纵深分化 , 新的学科、边缘性的学科必将继续应运而生 。 然而 , 儿科学的分化发展趋势绝不是儿科学自身的肢解终结 , 在学习和研究儿科学某一分支学科时 , 切不可忽略对儿科学基础和学科总体的潜心研究和关注 。
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 , 儿科学有其不同的特点 , 这些特点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儿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儿童 。 儿童时期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 , 因此表现出的基本特点有三方面:
- 简单血检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自然》子刊描绘生物标志物开发蓝图
- 云端相聚,用爱守护新生——记北大一院、吉大一院新生儿科、神经血管外科线上+线下混合式病例讨论
- 李爱国主任分享:糖尿病是慢性代谢性疾病,代谢异常血糖就会升高?
- CE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该疾病属于颅管型高骨质增生
- 9名新生儿感染、3例死亡!注意!这种致病菌已进入高发季
- 这类突变的肺癌可以成为真正的慢性疾病,“钻石突变”药物汇总
- 研究:血液生物标志物可用来检测13种神经退行性疾病
- 【PPT】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
- 【佳学基因】皮肤遗传性疾病致病基因鉴定
- 熊猫血遇上溶血黄疸,深圳二院新生儿科上演生死时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