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喂养综合征的识别和防治
本文插图
陈彬林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营养科营养医师
《中国临床营养网》签约营养师
注册营养师 ,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 中山大学营养学硕士
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于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Allergy 和《营养学报》 。
文章首发于《医师在线》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在临床中 , 我们经常会遇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营养不良患者 , 有些甚至是体重指数(BMI)<16kg/m2的重度能量-蛋白质营养不良者 。 这时候如果医务人员为了纠正患者营养状况急于快速补充较高能量 , 可能会适得其反 , 因为对于长期严重喂养不足或禁食的患者 , 再喂养时可能会发生再喂养综合征 。如何识别? 再喂养综合征首次被描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一些战俘、集中营幸存者和饥荒受害者在营养补充期间出现心功能不全和神经系统合并症等意想不到的情况 , 甚至死亡 。 再喂养综合征是指机体在长期营养不良的情况下 , 重新摄入营养物质后 , 出现以血液电解质紊乱(低磷 , 低钾和低镁血症)、维生素缺乏和水钠潴留为特征的一系列症状 。 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如附图所示 。
本文插图
附图 再喂养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目前 , 对于存在再喂养综合征风险的患者如何以一种安全的方式推进营养支持的方案还没有统一的共识 。 因为不同患者的年纪不同、所患的疾病不同、病情轻重不一 , 可能存在不同的并发症 , 所以较难提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方案 。 许多现有的建议都是相对笼统和模糊的 , 如:缓慢增加、逐步推进或提供适度的能量增加 , 并在3~7天内达到目标需求;在增加能量的同时补充电解质 , 每提供1000kcal热量就添加10~15mmol的磷酸盐 。 国外也有综述文献建议 , 每3~4天增加200~300kcal的喂养量 。
下面 , 我们以一则临床病例的营养干 预来说明如何对再喂养综合征患者进行具体的预防 。
临床病例
患者男性 , 54岁 , 主诉因“间断咯血6年余 , 再发9天”来诊 。 患者入院前9天再 次出现咳嗽、咯痰 , 伴咯血 , 共3次 , 量约 100ml , 曾在外院住院治疗 , 5天前行栓塞术 , 术后仍有咯血 , 为进一步诊治收住我院急诊科 , 收住后第2天请营养科会诊 。 1天前 , 患者突发大咯血 , 外周血氧饱和度下降至65% , 立即行床旁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 后为进一步诊治收住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 当天再次请营养科会诊 。
患者部分诊断如下: 1. 咯血(大咯血原因待查:支气管扩张?结核?其他?); 2. 休克(失血性休克); 3. 肺部感染; 4. 电解质紊乱; 5. 低蛋白血症 。第一次会诊意见:诊断同贵科 , 患者 已安置鼻胃管 。 患者身高158cm , 体型较消瘦(卧床 , 体重不详) 。 体查腹软 , 肠鸣音可 。 实验室检查示血红蛋白72g/L , 白蛋 白30.6g/L(参考范围40~55g/L) , 葡萄糖 16.5mmol/L , 无机磷0.64mmol/L(参考范围 0.85~1.51mmol/L) , 钠134.4mmol/L(参考范围135~148mmol/L) , 钾3.3mmol/L(参考范围3.5~4.5mmol/L) 。营养诊断为轻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 建议: ①全天需要能量为1900kcal左 右 , 蛋白质80g左右; ②试管喂肠内营养液150ml , 每天4次 , 今日肠内营养可提供能量约458kcal , 蛋白质约25g , 根据耐受逐渐加量; ③注意监测血糖和电解质; ④我科负责肠内营养液的配置 , 随访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营养治疗方案 。第二次会诊时 , 患者无机磷恢复正常 , 为1.2mmol/L , 镁也在正常范围 。 会诊新增建议: ①增加肠内营养液为200ml ,每天4次 , 今日肠内营养液可提供能量约 749kcal , 蛋白质37g; ②营养科随访 。我们根据BMI(单位:kg/m2)低于正常范围的程度 , 将营养状况分为:轻度蛋 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7≤BMI<18.5)、 中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6≤BMI <17)、重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BMI <16)三种 。该例患者体重具体不详 , 估计其BMI在17~18.5kg/m2 , 因此营养诊断为轻度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 在营养干预中 ,由于该例患者较为消瘦 , 按照公式“每天总能量=标准体重×单位标准体重能量需要量” , 计算其目标能量为(158-105) ×35=1855kcal≈1900kcal 。 目标蛋白质 (g)按照每标准体重(kg)给予1.5g计算 , 为80g 。 [注:标准体重(kg)=身高 (cm)-105;正常体重患者根据病情一般每天给予25~30kcal/kg能量;蛋白质一般 给予1~1.2g/kg , 但由于该例患者白蛋白偏低 , 故酌情提高]
- 57岁、55岁,再上太空,是什么造就了中国航天员不老的健康密码?
- 小儿基底细胞痣综合征,诊断需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
- 抗衰再下两城!湘雅科学家发现D+Q能改善骨再生及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科学大发现
- 综述 |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微生物病毒生命规律的再认识
- 再喜欢玩手机,有些时间段也要忍住不玩,不然身体可能会闹脾气
- 一年多新药获批,“再鼎模式”初跑通,未来三年十款药,“第二关”商业化怎么过?
- 【天使科普】什么是唐氏综合征?什么原因导致了唐氏综合征?
- 腋毛多少跟什么有关?了解它的作用,或可不必再“腋毛羞耻”
- 燃石黑科技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 泛癌种早检技术ELSA-seq获《自然·生物医学工程》发表
- 甲状腺癌比较“爱”这四类人,不要再后知后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