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立教授:从实践中探索,心衰诊疗还看“今朝”( 二 )



李新立教授:从实践中探索,心衰诊疗还看“今朝”
本文插图


图1: 心衰5大分类
健康界:请您简单谈谈心衰介入治疗的现状 , 以及介入治疗相比传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优势 。
李新立教授:介入治疗是心血管疾病目前进展较迅速的一个领域 。 以冠状动脉造影为例 ,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 , 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 , 技术成熟 , 是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金标准” 。
另外 , 有些患者存在血管畸形 , 而介入治疗主要是利用血管造影 , 可以清楚发现血管畸形范围、程度以及供血动脉的情况 , 临床上可常规使用血管畸形介入治疗开通血管后 , 继续使用药物治疗 。 在经过3-6个月的随访观察后 , 如果射血分数没有恢复 , 那么就要进行更精确的诊断 。
同时 , 约30%的心衰患者由于左心室传导系统阻滞导致心脏功能失同步 。 对于合并QRS增宽的25%~30%的严重心衰患者 , 心脏同步化的治疗(CRT)改善收缩功能并逆转左室重构 , 两者均为扩张性心肌病(DCM)临床表现的病生理机制 。 从理论上讲双心室同步起搏+埋藏式除颤器治疗可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 。
而对于一些结构性心脏病 , 如瓣膜性心脏病 , 我国经导管瓣膜治疗技术也已逐渐发展成熟 , 数量及质量均飞速发展 , 紧跟国际潮流 。 但是 , 经导管二尖瓣反流治疗目前尚未有特别满意的方法 , 但随着创新型器械不断进入临床 , 过程虽然曲折 , 但前景值得期待 。 随着瓣膜治疗效果的提高 , 并发症的减少 , 越来越多的患者会接受经皮瓣膜置换治疗 。 目前国产化器械已逐步引领技术发展 , 已成为主流瓣膜相关器械 , 而且国产化器械的创新越来越多 , 在某些细分方向更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
健康界:就您的了解 , 目前临床上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怎么样?最近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新的治疗手段出现吗?
【李新立教授:从实践中探索,心衰诊疗还看“今朝”】李新立教授:除介入治疗以外 , 从2019年开始 , 药物治疗也有了一些新进展 。 既往指南推荐的心力衰竭标准治疗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ACEI/ARB)、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和利尿剂等 , 大大改善了患者预后 。 近年来 , 随着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抑制剂)、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刺激剂维利西呱等新型药物的涌现 , 心衰治疗方案发生了重大改变 。

李新立教授:从实践中探索,心衰诊疗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