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立教授:从实践中探索,心衰诊疗还看“今朝”



心力衰竭(HF , 心衰)是危害我国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 心衰的患病率 , 总体而言全球呈上升趋势 , 主要由于人群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治疗上的巨大进步 。 我国最新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 在≥35岁居民中加权后心衰患病率为1.3% , 即大约有890万例患者 , 患病率在过去15年间增加44% 。
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 , 临床上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差 , 可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浮肿等症状 , 随着疾病的发展 , 症状会逐渐加重 , 甚至影响生命 。 约20%的心衰患者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 , 约50%的心衰患者确诊后5年内死亡 , 致死率与乳腺癌、结肠直肠癌、膀胱癌等常见癌症相当 , 预后极差 。 因此 , 心衰防控关乎民生 , 应高度重视并加强对心衰的长期管理 。
在第二十四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上 , 健康界有幸采访到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李新立教授 , 对心衰最新的诊疗规范、介入治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

李新立教授:从实践中探索,心衰诊疗还看“今朝”
本文插图


健康界:近年来心力衰竭的最新分类和诊断标准有新的变化 , 请问这些新分类和标准的制订会给心衰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哪些改变?
李新立教授:心力衰竭和房颤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攻克的最后的战场 。 近年来 , 在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和心衰中心的带领下 , 我们国内许多医院都对心力衰竭的诊疗进行了更详细的规范化质控 。 目前 , 临床心力衰竭分型是以左心室射血分数为标准 , 包括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 , 当然左心室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等术语逐渐作为独立的疾病出现 , 这意味着心衰存在不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
以HFrEF为例 , HFrEF主要有4大病因 。 (1)缺血性心脏病史是HFrEF发生的主要诱因 , 病人心梗病史 , 引起心脏结构纤维化 , 射血分数减低到40以下 , 导致HFrEF的发生;(2)一些患者有长期高血压病史 , 血压控制不佳也是射血分数降低的主要原因;(3)更多的心衰患者诱因为扩张性心肌病导致的HFrEF;(4)瓣膜性心脏病也是南方地区患者发生HFrEF的主要病因 , 许多患者在发现瓣膜性心脏病后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瓣膜修复手术 , 病情恶化进展为HFrEF 。
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是一个正在探索的领域 , 相关治疗方法及诊疗规范还在完善 。 而HFpEF , 2020年葛均波院士团队提出可基于病因学将HFpEF分成5大类 , 分别为血管疾病相关HFpEF、心肌病相关HFpEF、右心和肺动脉疾病相关HFpEF、瓣膜和心律失常相关HFpEF、心脏外疾病相关HFpEF 。 该分类对于精准选择治疗策略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