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或吸入麻醉(伴或不伴静脉利多卡因)对乳腺癌术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和血管生成生物标志物的影响:一项前瞻性随机试验


静脉或吸入麻醉(伴或不伴静脉利多卡因)对乳腺癌术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和血管生成生物标志物的影响:一项前瞻性随机试验
本文插图
麻醉技术可能会影响癌症手术后转移的风险 。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NETosis)是一种与转移风险增加密切相关的免疫学机制 。 同样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与复发相关的血管生成有关 。 因此 , 不同麻醉技术对NETosis和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影响可能影响肿瘤患者临床结局 。 2020年 , Galo?, E V等人在《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上发表了一篇题为《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ping and angiogenesis biomarkers after intravenous or inhalation anaesthesia with or without intravenous lidocaine for breast cancer surgery: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trial》的文章 , 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研究不同麻醉技术对接受乳腺癌切除术女性NETosis和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影响 。 现简单介绍如下:


静脉或吸入麻醉(伴或不伴静脉利多卡因)对乳腺癌术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和血管生成生物标志物的影响:一项前瞻性随机试验
本文插图


背景
乳腺癌是女性癌症死亡的最大原因 , 主要归因于复发和转移 。 手术和化疗、放疗仍然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 人们推测 , 各种麻醉药和镇痛药可能影响复发或转移的风险 。
小型转化研究和大型回顾性临床数据表明:在许多肿瘤类型中 , 与吸入麻醉相比 , 肿瘤切除手术中使用丙泊酚-TIVA有更好的无复发生存 。 另外 , 酰胺局麻药利多卡因由于其镇痛和抗炎作用 , 既可用作局部麻醉剂 , 也可全身静脉输注 , 最近已被证明通过干扰癌细胞活力、迁移和凋亡具有特定的抗癌特性 。
肿瘤切除的手术应激反应导致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和其他分子释放入血 , 这些可能影响围手术期的免疫反应和其他有利于残留肿瘤细胞存活的条件 , 随后出现临床复发或转移 。 小型转化研究的有限数据表明 , 其中某些分子(金属蛋白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等)的血清表达可能被麻醉镇痛技术改变;然而 , 它们作为转移风险的生物标志物的预测价值仍然不确定 。
最近出现了一种有希望的新的潜在转移风险生物标志物 。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NETosis)是一种对血液中肿瘤抗原或细胞的免疫反应 , 中性粒细胞在与肿瘤细胞接触时脱颗粒 , 诱捕肿瘤细胞 。 这一过程导致中性粒细胞内容物挤入循环 , 包括其DNA组蛋白和金属蛋白酶 , 可在血清中检测到 。 高水平的NETosis与乳腺癌和其他癌症的复发和转移增加相关 。
肿瘤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或镇痛技术是否改变NETosis尚不清楚 。 从现有支持减少术后复发的潜在益处的实验和观察性临床证据来看 , 最有希望的麻醉镇痛技术是丙泊酚-TIVA和围术期全身利多卡因输注 。 因此 , 我们检验了这样一个假设:与未接受利多卡因的七氟醚麻醉的女性相比 , 使用这些麻醉技术行原发性乳腺肿瘤切除术的女性术后转移性生物标志物的表达降低 , 包括NETos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