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禾儿健康|困兽之斗:我身边的老年抑郁症( 二 )


好友Amy家一样有这本难念的经 。 她的奶奶同样罹患老年抑郁症 , 对爷爷动辄打骂 , 生活上也诸多限制 。 许多深夜 , Amy爷爷拄着拐杖被迫下楼呆坐 , 躲避着老伴的怒狂 。 终于一天 , 爷爷独自坐车前往深圳 , 希望到儿子家分居 , 却又害怕被老伴再次找到 , 竟在陌生城市瞎晃也不肯与儿子联系 。 许是忧郁成疾 , Amy的爷爷70岁便早早离世 。 临终前 , 爷爷还是不断地叮嘱一家人 , 要照顾好孩子他妈才咽了气 。 而后 , Amy奶奶说起逝去的老伴 , 仿佛忘记曾经对他的折磨 , 常常以他的遗言训诫子女 , 转而将怒气转移到同住的儿女身上 。
曾经为了分开两老 , Amy一家曾把奶奶送到当地一家养老机构 。 儿女们每周送两次汤水 , 周末带她出门喝茶 。 我曾陪Amy前去探望 , 宽大的房间 , 独立的卫浴 , 大屏的电视 , 还有Amy家专门添置的塞得满满当当的冰箱与一应用具 。 房间与院内有很多便利老人的设施 , 一日三餐、糖水和开水都有人送上门来 , 楼内的墙上贴着许多文章与百科 , 每周有数次唱歌、电影、朗读等集体活动 。 很多地方 , 都能看到院方与子女照顾的悉心 , 但这些 , 也并不能使抑郁症老人走出内心的倾轧 。
【小禾儿健康|困兽之斗:我身边的老年抑郁症】她终日闷闷不乐 , 觉得生活毫无意义 , 问起她以往的成就和快乐 , 三两句又会讲到不愉快的回忆 。 常常 , 她在房中无故抹泪 , 伤心地咒骂 , 对象不一 , 但中心都是自己悲惨的一生和埋怨命运带给她的一切 。 当老人们都一起聚在院中说话解闷 , 招呼Amy奶奶一起下楼时 , 她热情微笑地摆摆手婉拒 , 但悄悄告诉我们她并不爱和大家在一起 。 她和外公一样 , 对外人近乎周全的礼貌与客套 , 但转过脸就突然是如若冰霜的神情 。
在深受年轻人喜爱的问答APP上 , 我曾搜索过关于“老年抑郁症”的问题 , 居然已有许多相关的求助提问与相关的科普问答 , 最高的热度点击高达11.8万 。 虽然关于年轻抑郁症患者的报导更常见诸新闻媒体 , 但事实上 , 老年群体抑郁症患病率更高 。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数据中 , 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抑郁症患病率早已远超16% 。 在那些讲述家人病情和探讨治疗方式的提问中 , 每一篇也都透着难言与痛心 。 那些与外公一样罹患抑郁症的老年人 , 日常发病的表现形式也许并不全然一致 , 但都以意识行为、情绪变化为主要发作症状 。
小禾儿健康|困兽之斗:我身边的老年抑郁症
文章图片
《幸运是我》剧照
发病的早期 , 老人们也许只是行为迟缓、记忆衰退、性格改变、多语啰嗦 。 这些看似平常的症状通常会被误认为是人到老年的正常表现 , 家人及老人自己都不会为之引起警惕 。 而在找出病因后 , 许多老人的服药与治疗也以失败告终 , 那些医治的劝说与方式 , 屡试屡败 , 并都成为“谋害”他们的罪证 。 于是 , 很多抑郁症老人的现状都只得是由其发展 , 他们将自己画地为牢 , 这个牢笼 , 家人走不进去 , 他们走不出来 。
大都于30年代出生的祖父母一辈 , 一生的确经历了太多苦难 。 幼年经历战争动乱 , 他们过早地遭遇了家破人亡的创伤;三年自然灾害 , 他们都还是处在身体发育、亟待营养的青少年;60年代大学毕业 , 他们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 飘落到某个远离家乡的落后地区而后长期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 , 他们又成为了家庭的顶梁柱 , 他们全部的精力只能倾注在维持生计与照顾儿女 , 对精神的生活与心理的关注都绝计无暇顾及 。 他们这一代人 , 从出生到年老 , 一生都没有兴趣 , 没有爱好 , 不曾让心灵尝过在多姿多彩中滋养的味道 。
比起经历了经济腾飞的我们父辈 , 以及在蜜罐中长大的80后90后 , 他们这一代 , 精神物质都匮乏到了极点 。 有很多老人 , 天性乐观善良 , 虽经过一生苦难的洗礼 , 但在退休生活中慢慢找到新生活方式 , 找回了自己 。 但更多的人 , 却受碍于性格 , 或由于长时间独居 , 或因痴呆症、脑萎缩等引发精神疾病 , 他们生活质量断崖式下降 , 更不要说去追上崭新的时代 。 他们拒绝融入充满陌生的事物 , 他们无法拥抱生活 , 无法接纳自己 , 无法正视病情 。 不能及时治疗控制的抑郁症 , 对他们的大脑造成永久性不可逆的损伤 , 更会进一步威胁到身体健康 。 这对他们而言 , 严重的不仅仅是被生活或时代抛弃 , 更加基本而重要的是 , 他们内心的枯竭、精神的折磨以及身体的代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