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首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上市,为何却充满争议?( 三 )


这些斑块会引发致命的级联反应:诱发神经炎症 , 产生大量名为tau缠结的黏性蛋白束 , 长此以往 , 神经元便会死亡 。
该假说的批评者指出 , 许多没有阿尔茨海默病的人 , 其死后大脑中也有斑块 。 此外 , 他们还提到 , 为溶解淀粉样蛋白斑块而开展的大量临床试验都失败了 , 那些疗法无一能减慢疾病的进展 。
我国有科学家也指出 , 有研究表明 , 降低大脑内的斑块无法阻止阿尔茨海默疾病发展;其次 , 诸多抗体、γ/β分泌酶抑制剂等临床研究表明 , 清除大脑内的斑块反而会增加认知损害和功能衰退 。
因此 , 淀粉样蛋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 但不能简单地将其作为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学因素 。
自相矛盾的试验结果
除了淀粉样蛋白假说本身的争议 , Aduhelm的临床试验结果 , 也是自相矛盾的 。
2007年11月 , 渤健从Neurimmune获得Aduhelm的研发许可 。
2015年 , 有197名轻度患者入组的1b期临床试验(103号)显示 , Aduhelm能够减缓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恶化速度 , 保护患者的认知能力 。
基于此 , 渤健与其合作伙伴日本制药公司卫材开始了两项大规模临床三期试验 , 分别为 ENGAGE(301号)和 EMERGE(302号) 。

20年来首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上市,为何却充满争议?
本文插图



(图源:第一财经)
然而 , 在2019年3月 , 渤健突然宣布提前终止这两项全球III期研究 。 理由是 , 通过对2018年12月26日之前的数据进行分析后 , 独立的数据监测委员会认为Aduhelm对于阿尔茨海默病以及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痴呆引起的轻度认知功能损伤没有改善作用 , 达到预期疗效的可能性很小 。
但随后不久 , 事情又出现了180°的逆转 。 2019年10月23日 , 渤健和卫材公司宣布 , 计划在第二年向FDA递交Aduhelm的生物制品申请 , 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
理由是 , 在对新的补充数据分析后(2018年12月26日之后到2019年3月该试验被宣布无效之前 , 318位完成78周试验的受试者的数据) , 公司发现虽然在301号试验中 , Aduhelm的效果不明显 , 但在302号试验中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 。
在补充数据中 , 试验结果显示 , 在EMERGE(302号)临床试验中 , 接受高剂量Aduhelm治疗的患者组 , 衡量认知能力的临床痴呆评分总和量表(CDR-SB)评分降低22%(评分降低意味着疾病症状恶化速度减缓) , 而在ENGAGE(301号)临床试验中 , 同样接受高剂量Aduhelm治疗的患者组CDR-SB评分反而升高了2% 。
基于此 , 渤健和卫材提交了Aduhelm的上市申请后 , 在由FDA组织的专家委员会中 , 几乎所有的专家都对该药投出了反对票 , 他们认为阳性试验的数据不是该药物“有效性的主要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