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靶向治疗需从“长”计议,肝损伤你注意了吗?( 二 )


本文插图


(摘自《EGFR-TKI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
在读懂这张图之前 , 小编先简单科普肝细胞受损的“生化路径”:肝细胞内有一种人体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转氨酶 。 当肝细胞受损 , 肝细胞内的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中 , 使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数值升高 。 因此 , 转氨酶(A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是判断EGFR-TKI靶向药是否导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重要指标 。
而发生率 , 顾名思义 , 指的是EGFR-TKI靶向药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整体概率 , 其中≥3级(%)表示更为严重的肝损伤加重情况 。
根据NEJ002临床研究 , 第一代EGFR-TKI靶向药吉非替尼在治疗日本EGFR基因突变患者中,有55.3%的患者发生肝损伤 , 更为严重的肝损伤加重发生率高达26.3% , 居所有EGFR靶向药的首位 。 而在使用埃克替尼的中国患者中 , 也有2.0%-2.7%发生转氨酶升高 。
从上图数据可以看出 , 第二代EGFR-TKI靶向药阿法替尼对肺癌患者的肝损伤较小 。 这是因为阿法替尼是唯一不经过肝脏代谢的EGFR-TKI靶向药 , 而其他EGFR-TKI靶向药都通过肝脏代谢 , 所以肝损伤的风险更高 。
不经过肝脏代谢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意味着阿法替尼对肝功能的影响明显小于其他EGFR-TKI靶向药 , 能显著降低药物性肝损伤发生风险 。
因此 , 对于有轻中度肝功能不全、肝炎病史、酒精性肝硬化病史等特殊的肺癌患者人群 , 使用第二代EGFR-TKI靶向药阿法替尼 , 可以兼顾肿瘤治疗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 , 避免肝功能进一步恶化 。
那么 , 如果已经服用了其他EGFR-TKI靶向药而发生药物性肝损伤 , 停药后还可以转用阿法替尼吗?虽然目前尚没有明确的专家共识和指南推荐 , 但日本曾有一位EGFR突变阳性的老年女性患者改用阿法替尼后未出现肝损伤的案例:
该患者在使用吉非替尼16周后出现肝损伤 , 其中谷丙转氨酶(ALT)升高 , 毒性级别为3级 , 停药后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 。 在换用厄洛替尼治疗10周后 , 指标再次升高 , 随后停药2周 , 降低剂量再次使用厄洛替尼 , 直至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水平 。 随后换用阿法替尼治疗 , 超过44周未发现肝损伤 。
专家提醒 , 在EGFR-TKI靶向治疗中 , 肺癌患者在治疗早期就要为长远着想 , 须权衡抗癌治疗的获益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 既要避免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 也要避免长期用药所致的肝功能受损 。 如果自身肝功能不良 , 或者担心未来可能发生的肝损伤风险 , 患者在选择药物时就要充分考虑对肝损伤较小的EGFR-TKI靶向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