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痔疮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浅谈痔疮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本文插图



痔是一个古老的常见病 , 多发病 , 其发病率文献报道不一 , 但在民间有“十男九痔 , 十女十痔”之说 。 关于痔的形成机理目前尚有争论 , 主要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一种观点认为痔是直肠下端或肛管的末梢静脉发生迂曲、扩张而形成的隆起静脉团 。 这种观点曾一度被广泛接受 , 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认识 。 但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 , “痔不是静脉曲张 , 痔的成因可能是因其支持组织松弛所致 , 与血管因素(静脉曲张)无关”的观点已经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同 。

另一种观点认为 , 正常人的肛管和直肠末端的黏膜下有一宽约1.5--2厘米的环状组织带 , 通常被称之为痔区 。 此区域厚而柔软 , 为血管性衬垫 , 内含血管、平滑肌及弹性结缔组织 。 医学上称之为“肛垫” 。这种组织在胎儿时即已形成 , 其功能是协助肛门的正常闭合 , 起节制排气、排便作用 , 犹如水龙头垫圈的作用一般 。 在正常情况下 , 肛垫疏松地附着在直肠肛管肌壁上 , 排便时受腹压作用被推向下 , 排便完后借助其自身的收缩功能 , 缩回到肛管内 。 当肛垫里面的肌肉发生退变时 , 其弹性回缩作用减弱 , 从而逐渐下移、脱垂 , 并导致静脉丛淤血和曲张 , 久而久之即形成痔疮 。 这种观点近年来为更多的学者所认同 。

痔疮形成以后 ,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症状 ,有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没有患上痔疮 , 其实 , 一期痔疮有时感觉不到(大多为内痔) , 只会偶尔有些便后出血 , 二期痔疮会有点儿便后脱出或出血 , 但很多人也不理会 , 到了三期 , 患者又总以为不挡吃喝 , 不妨碍工作 , 再加上面子问题(特别是女同志) , 不愿到医院看 , 万不得已到医院治疗的 , 已是影响正常生活较为严重的痔疮患者 。

目前痔疮的治疗方法很多 , 各种广告、宣传和痔疮诊所随处可见 , 令人难辨是非 。 究竟用什么方法治疗、去何处治疗效果比较可靠呢? 其实大多数无症状的痔不需要治疗 , 也没必要手术 。 一、二期内痔的患者采取一般性治疗多可奏效 。 一般性治疗包括避免刺激性食物、多饮水、多进膳食纤维、保持大便通畅、防治腹泻、保持会阴清洁、常做提肛运动、局部使用保护黏膜的栓剂和软膏等 。 当然 , 注射疗法、微波疗法、射频疗法、胶圈套扎疗法等也可酌情应用于一、二期的内痔 , 但应注意防止并发症 。

而对于三、四期的内痔、混合痔和血栓性外痔 , 则多数需要手术治疗 。 痔疮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疗法、注射疗法、胶圈套扎疗法、冷冻疗法、红外线照射疗法、微波疗法、射频疗法和手术疗法等 , 各有优缺点 , 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 药物疗法、注射疗法、胶圈套扎疗法、冷冻疗法、红外线照射疗法、微波疗法、射频疗法等治疗也常称为非手术治疗 , 但根据多年来的临床疗效观察 , 非手术方法的远期效果不如手术治疗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