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药物研发问题,动物模型缺乏,简介HBV家族特点



目前 , 科学界认为乙肝病毒cccDNA是导致HBV持续进展到HCC的主要原因 , 为了预防HCC , 首要目标必须清除或至少有效地促使cccDNA沉默 。 接下来 , 介绍一些HBV家族特点和药物研发难点 。

乙肝药物研发问题,动物模型缺乏,简介HBV家族特点
本文插图



乙肝药物研发问题 , 动物模型缺乏 , 简介HBV家族特点
乙肝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家族 , 有着十分紧凑的部分双链3.2kb DNA基因组 , 科学界也将其称为松弛环状DNA(rcDNA) 。 乙肝病毒的进入取决于胆汁酸转运蛋白人类-牛磺胆酸钠钠共转运多肽(hNTCP) , 这种多肽只在肝细胞中表达 。 在脱壳后 , rcDNA被运输并释放到细胞核中 。 rcDNA包含多个损伤的DNA , 并劫持肝脏DNA修复系统以形成稳定的HBVDNA分子 , 这个DNA分子 , 也被称为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 。
cccDNA是一种染色的“微型染色体” , 可以作为所有四个病毒基因产物(包膜(L , M和S) , 核心和X抗原(Ags)和病毒聚合酶)和pgRNA、前基因组RNA的转录模板 。 pgRNA可以逆转录为rcDNA , rcDNA被包含HBV包膜蛋白的脂质双层包裹 , 随后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 , 从而完成整个乙肝病毒复制过程 。 科学界以往对乙肝病毒的认识总结如下:
乙肝药物研发问题,动物模型缺乏,简介HBV家族特点
本文插图


大体可将乙肝病毒认为是 , 具有宿主嗜性和狭窄感染特点 , 仅限于感染人类和黑猩猩的肝细胞 。 由于这些问题 , 也导致乙肝病毒的动物实验模型面临许多困难 。 乙肝病毒这种病原体 , 它几乎只感染人类肝细胞 , 以往科学界曾经在效率高度变化的PHH中建立HBV感染 , 但结果并不如人意 。 乙肝病毒还被科学界认为是一种“隐形”的病毒 , 这主要是因为它不会强烈诱导细胞内在的抗病毒防御途径 。
目前 , 全球获批的两种用于HBV感染的方法是核苷(酸)类似物(NAs)和干扰素(IFN) 。 NAs包括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和艾拉酚胺 。 NAs这条药物开发路径 , 主要源自科学家发现NAs可有效降低血清HBV病毒载量 , 但其也存在一定不足 , 即无法完全降低肝脏中HBVDNA或cccDNA 。

乙肝药物研发问题,动物模型缺乏,简介HBV家族特点
本文插图



NAs作用机理是 , 抑制乙肝病毒聚合酶的逆转录活性 , 这种机理也表明它不能阻止回收rcDNA转换为cccDNA 。 干扰素被科学家开发问世后 , 主要是基于它能够降低cccDNA的转录活性 , 并且可以上调细胞免疫力 。 因此 , 科学家也认为干扰素-α既有抗病毒作用 , 还有免疫调节活性意义 , 包括诱导多种干扰素刺激基因(ISG) , 如IFN-α诱导蛋白27和APOBEC3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