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劝患者合理膳食的医生们,自己好好吃饭了吗?


每天劝患者合理膳食的医生们,自己好好吃饭了吗?
本文插图


国人的三餐到底怎么吃才算对?医务人员的膳食结构做出表率了吗?
近年来对于国人膳食结构的合理调配是大家最为关心、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话题 。
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 日常饮食中能量和脂类的摄入明显增加 , 社会上悄然增加了为数众多的「需要减肥」的人群 , 有人把减肥做成终身努力的目标 。 民众之中尤其是女性同胞们热议并坚持着各种各样减体重的方式 , 新的说法也层出不穷 , 其中包括节食、多运动、生酮饮食、时间限制性进食等等 , 各有各的理论 , 莫衷一是 , 无标准可遵循 。
其二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文化的长期熏陶下 , 很多民众自己经常扮演着「半个医生」的角色(不像西方文化里 , 要么是医生 , 要么不是医生那么清晰) 。
我们常常能够观察到中年人群尤其是七大姑八大姨们 , 基于多年的生活经验 , 他们自然而然地变成「医生」了 , 如对于手术前后的病人会有凌驾于医嘱之上的执着的指导原则:「油腻要忌口」、「辛辣要忌口」、「海鲜要忌口」等等 。 对于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体重超重 , 如何维持健康生活状态 , 更是有坚持执着的信念 。
但事实情况是:发福的人群、有富贵病的人群没有因此减少 。
最近我们国家颁布了新版的公众食品指南 , 几乎同时美国也新颁布了有关的饮食指南 , 为了解除大家包括我个人的困惑 , 提供一个相对权威、正确的饮食方式 , HBSN 主编专程采访了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陈伟教授 , 陈教授在参考了中美两国新版的饮食指南后 , 把相关内容写成了一个编者按 , 发表在最近一期的 HBSN 上 。
在文章中 , 除了公众饮食结构以外 , 陈教授还对于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在饮食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 , 结果发现虽然身为医务工作者实际上在饮食上并没有起到「表率」作用 。 现将该文章的中文版在丁香园登出 , 希望大家能够就此进行讨论 , 提出自己的看法 。
谁来守护医务人员的饮食健康?
北京协和医院 临床营养科 陈伟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是 WHO 提出守护健康的四大基石 , 在此强调合理营养在健康守护中发挥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 大量流行病学证据表明 , 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仅可以满足营养素需求、保持机体健康 , 还可以降低营养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
1工作忙 , 总吃外卖由于医务工作者长期居于一线承担繁重的医疗任务 , 紧张的就业环境和不规律的用餐和作息使得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和生理都承担了巨大压力 , 使得这类本应是「带头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健康引导群体」 , 反而成了「最不注重自身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类人群 。就最近美团外卖发布的《2020 中国医生群体饮食报告》来看 , 仅 2020 上半年 , 全国有 700 多万医生叫外卖 , 订单总量超过 1.7 亿单 [3] 。 因此 , 医务工作者的膳食营养乃至健康状态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有研究发现 [4] , 急诊、ICU 病房的医务人员具有不良饮食习惯的比例更高 , 其中保证早餐的比率只达 67% , 谷物、水果和奶制品的摄入均不足 , 而畜禽肉摄入则过量 , 表现出比一般人群更为严重的膳食营养问题 。2一项关于医生饮食的调研为调查我国医务人员的实际饮食生活中营养摄入、生活方式及对健康的影响 , 并进一步寻找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营养健康水平的科学依据 , 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于 2020 年 6 月推出了线上营养自测调研 , 通过 H5 的形式 , 在网络平台展开征集活动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全国 31 个省市直辖区、不同级别医院的涵盖多科室的医务人员 , 从日常生活情况、健康行为、食物及营养素摄入情况、健康感知及疾病情况等方面进行调研 , 共收集了 9196 份有效问卷 , 回收率高达 95.6% 。从三个维度包括食物摄入和营养状况、行为与生活习惯情况、日常健康状况等进行分析 , 并侧重不同性别、不同科室的调查 , 探讨影响医务人员营养素摄入和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 。结果显示 , 参与调查人员中内科 (20%)、营养科 (19%)、妇产科 (18%)、外科 (12%) , 医务人员的不良饮食及生活行为发生率较高: 整体工作繁忙且工作时间长(每周工作时长 40 小时者高达 80.51%) , 每天很难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长(£7 小时/天者 74.78%); 由于工作繁忙 , 在家进餐时间较少(在家进餐 < 7 次/周的比例达 33.31%)、不能按时用餐(30.46%)且用餐时间短(进餐时长 < 10 分钟者占 34.65%); 同时日常运动少(运动时间 £40 分钟/天者 73.74%) , 多数无固定日晒且长时间久坐(久坐时间超过 2 小时/天者 68.07%) , 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 有 32% 的医务工作者有超重甚至肥胖的问题 。常见易发疾病的患病情况从高到低分别为视力下降或疲劳(81.32%)、感冒(62.20%)、慢性胃肠炎(33.05%)、便秘(31.94%)及经常性口角炎/溃疡(13.80%) 。常见已知慢性病患病情况从高到低分别为血脂异常(21.50%)、心血管疾病(8.42%)肿瘤(5.87%)和糖尿病(2.49%) 。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女性医生低于男性医生(P < 0.05), 但恶性肿瘤的患病率高于男医生(P < 0.05) 。此外 , 我们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版)[8] 中提供的健康人推荐营养素摄入量为参考值 , 发现超 50% 的医务工作者每日膳食摄入量不达标: 59.65% 者每日谷类摄入不足 250 g , 63.41% 者每日蔬菜摄入不足 450 g , 58.88% 者每日水果摄入不足 300 g;而有 70.2% 的医务人员每日大豆摄入超过 10 g , 41.81% 者每日坚果摄入不足 10 g , 65.95% 的每日乳制品摄入不足 300 g;但 36.54% 的医务人员每日禽畜肉类的摄入超过 100 g , 每日水产品的摄入不足 100 g 占 88.75% 。分析营养素摄入量汇总显示 , 参加调查的医务人员的总能量摄入偏低 , 且三大产热营养素占热能比例不合理 , 碳水化合物占比过低(46.67%)、脂肪占比过高(35.37%);除蛋白质、铁和烟酸摄入充足外 , 多种营养素摄入不足 , 其中对维生素 A、维生素 C、锌 (mg)、硒 (mg) 四类营养成分的摄入量远远少于推荐营养素摄入量 。综合分析医务人员营养成分摄入不足的影响因素发现 , 其与其饮食行为密切相关 。其中 , 在家用餐次数少(每周少于 7 次)、用餐时间不规律、进餐用时短(少于 30 分钟)的医务人员中各种营养素摄入不足率发生高于在家用餐次数多、用餐规律、进食时间长的;而工作餐自带饮食者的 VA、VB2、钙、钾摄入不足率低于食堂或外出就餐者(P < 0.05) 。3医生的饮食健康状况不佳通过本次截面调研结果 , 我们发现中国医务人员的不良饮食及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 虽然在问卷中医务人员的健康知识水平较高并且存在通过饮食生活获得健康的意愿 , 但是付诸健康行动的能力却远远不足 。医务人员普遍工作强度大 , 无法全身心投入自身健康管理 , 只有让营养干预以制度的形式 , 进入日常生活 , 比如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0 年推出健康食堂的工作 , 要求医疗机构的职工食堂达到健康食堂的标准 , 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守护医务人员的健康 , 再进一步从健康自身到引领全国人民的健康未来 。从医院管理角度来说 , 关注医务人员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 , 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状态、改善医院食堂的均衡营养和口味 , 减少外食的机会 , 都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 而对于医务人员来说 , 也应该提高自身饮食和健康意识 , 清醒地了解健康获得是靠同样的努力才能得到的 。即将在 2021 年 5 月发布的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1)中进一步提出科学营养 , 按量吃饭的要求 , 将居民膳食与健康紧密结合在一起 。 总之 , 医生群体作为高文化知识、高科学素养的群体 , 更应该重视改善营养与健康层面的保护问题 , 在健康中国发挥引领作用 。HBSN 杂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