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研究生一毕业就转行学中医,他能成功吗?( 五 )
”胜利其实有两次 , 第一次在心中 , 第二次才出现在战场“
金一南
中国当代著名战略学者
国防大学教授
经方的方证对应是初学者上手最快的路径 , 每个方剂具有明确的适应症 , 经得起重复 , 没有过多的医理推测 , 只有针对症状的治疗方案 。 对于一个拥有缜密思维的理工男 , 方证对应的学习太对胃口 。
在我来到河南中医药大学读研之前 , 我就已经很熟悉整个经方的方证体系 。 现在身处中医药大学 , 良师益友 , 诸多条件齐备 , 我原以为自己马上就会功力大进 , 恰恰相反 , 一个巨大的危机出现:我遇到了学医以来的第一个瓶颈 。
我在门诊跟师学习时 , 每遇到一个病人 , 总是先在心中自拟一个方子 , 然后再和老师的方子对比 , 从中比较优劣 。 我发现我很难跟上王老师的思路 , 自己的方子和老师相距甚远 。
尤其是我逐渐发现了自己的一个思维短板:方证对应的简明可以快速为一个中医初学者铺就前进之路 , 但是几乎无一幸免 , 功底不足者很容易陷入对症候群用药的惯性 。 此外 , 面对复杂病例时 , 这种思维习惯还会带来滥用合方的弊端 。
例如 , 在《伤寒论》中有两个方剂是治疗头晕头痛的常用方剂 , 其一是小柴胡汤 , 其二是苓桂术甘汤 。 二者病机相去甚远 , 但在临床上区分二者却非易事 。 理论上 , 小柴胡汤的病人脉弦 , 苓桂术甘汤的脉沉细 。 二者的舌象均可以表现为白苔 。
因此在不能准确辨析二者时 , 最简单的方法是合方治疗 , 表面上看这样照顾全面 , 无有遗漏 , 自以为高人一招 , 但这其实是一种偷懒行为 。
王付教授极善于合方治疗疑难杂病 , 但他用合方乃针对多个复杂病机 , 从未因辨证不清而试图通过合方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惰性 。
因此这种思维惯性最怕两类病人:
其一是主诉太多 , 从头到脚都不舒服 , 各种症状加起来有几十项之多 。 面对纷繁的症状 , 不是大脑死机 , 就是合方再合方 , 最后开出二三十味药的大方 。
其二是主诉太少 , 一来就是一个症状 , 比如脱发 , 如果舌象脉象又接近常人 , 大夫碰到这种情况往往感到难以下手 。
总之这段时间我非常苦恼 , 以前的方证对应学习已经在我大脑建立了症状与方剂的敏感链接 , 思维的惯性总是将我导入针对症候或是症候群的用方思路 。 周围的老师还有同道好友提示我方证对应的“证”指的是病机 , 并非简单针对症候或症候群的叠加 。
这个道理容易明白 , 但是想要真正突破对症治疗的思维惯性 , 需要重新梳理经方体系的每一个方剂 , 方与方之间的异同 , 涉及方证的鉴别比较 , 药证的鉴别比较 , 舌脉诊断的感悟与理论推演等等 。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作 , 需要硬功夫 , 真功夫 。
- 有人年轻时病多,老了慢性病全好了,我就是其中一个,你们信吗?
- 糖尿病|医生说|血糖有个高危数值,离糖尿病只有一步,多数人却不自知!
- 小小一瓶水,藏着大乾坤
- 抗衰老|衰老不仅表现在年龄和脸上,身体哪些变化提示衰老?带你一探究竟
- 干姜加一物,被称为天然“泻药”,排出黑臭宿便,口气也清新了
- 食物胰岛素,糖尿病的“天敌”,经常吃一点,糖尿病悄悄退下
- 每日1万步是一场骗局?科学研究:你该注重的是训练时间非步数
- 睡觉时身体突然抖一下,不是身体在长个?小心是这2种疾病作祟
- 戒烟|戒烟后已经没有烟瘾了,可以偶尔抽一根烟吗?会使烟瘾复发吗?
- 总是疲惫、乏力,是因为太累了?疲劳真相,带你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