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液经法图(8):独特的五味配伍化合理论


上一节课 , 我们讲了黄连阿胶汤是以补心为主的方剂 , 补心应以咸为主 , 但黄连阿胶汤的组方用药中并没有咸味药 , 而是以苦味药(黄连、黄芩)与甘味药(阿胶、鸡子黄)配伍 , 苦甘化咸的形式来实现咸补心的功效 。
那么 , 为什么苦味药与甘味药可以化合为咸味药呢?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讲的主角 , 五味配伍化合理论 。

汤液经法图(8):独特的五味配伍化合理论
本文插图
【汤液经法图(8):独特的五味配伍化合理论】


五味配伍化合(图源网络)
(一)
什么是五味配伍化合理论?其实就是在汤液经法图外侧标示的5个药味转化的信息 , 包括在肝木区域的“化甘” , 在心火区域的“化酸” , 在脾土区域的“化苦” , 在肺金区域的“化辛”和在肾水区域的“化咸” 。
那么 , 什么“化甘”呢?其实就是肝木区域的肝脏的补味(辛味)和泻味(酸味)配伍在一起 , 就能化生出甘味 , 简称为“辛酸化甘”或者“酸辛化甘” 。 依次类推 ,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五味配伍化合理论:
肝木病证—辛酸化甘、酸辛化甘
心火病证—咸苦化酸、苦咸化酸
脾土病证—甘辛化苦、辛甘化苦
肺金病证—酸咸化辛、咸酸化辛
肾水病证—苦甘化咸、甘苦化咸
其实 , 每一类病证的五味配伍化合关系 , 其实就是前面讲过的补味、泻味和调味之间的关系 。 例如 , 肝木病证的治疗原则是辛味补肝、酸味泻肝和甘味缓肝 , 而肝木病证的五味配伍化合关系就是 , 辛酸化甘 。 这二者是统一的 。

汤液经法图(8):独特的五味配伍化合理论
本文插图



汤液经法图(小金药师制图)
好 , 假如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五味配伍化合关系 , 大家会有什么想法呢?
可能将信将疑吧 。
接下来 , 我说说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五味配伍化合关系的想法 。
第一个想法 , 这套五味配伍化合关系 , 以前在中药药性理论的课程上没有学过 。 没错!这种五味之间的配伍转化关系是很独特的理论体系 , 之前少有耳闻 。
第二个想法 , 为什么五味之间会有配伍化合的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 , 我的理解是 , 这是一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 。 如果我们直接采用烹饪的方法 , 等比例的调和前2种味道 , 很有可能会出现第3种味道 。
举个例子 , 糖蒜 。
大家都吃过糖蒜 , 糖蒜是什么味道的呢 , 是酸甜的嘛 。 怎么制作糖蒜呢?一般是将新鲜的蒜与醋、白糖和盐一起腌制 。 但在实际各地制作时 , 有人是少加糖的 , 有人是少加盐的 , 而醋必须得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