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酸)药物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及选药建议

谢松松 , 左维泽(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感染性疾病科)
中国是乙肝高发区 , 抗病毒药物的应用以及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 , 使得我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的流行率由2006的7.18% , 下降到2016年的5.49% , 估计近10年来减少了约2000万例乙肝病毒感染者 。 整个中国从乙肝的高流行区进入了中流行区 。 但是作为人口基数较大的国家 , 我国仍有8千多万乙肝病毒感染者 。
核苷(酸)药物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及选药建议文章插图
一 、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
病毒量高与肝硬化相关
案例:王先生 , 45岁 , 干部 , 发现乙肝20年 , 未正规检查及用药 , 在一次饱食后突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 检查发现HBV-DNA明显偏高 , 胃镜提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 , 肝脏彩超提示肝硬化 , 腹水 。
解析:体内乙肝病毒量高 , 长时间的 , 反复的引起肝脏损伤 , 可导致肝硬化的发生 , 肝硬化的病人常表现为食欲减退 , 腹水 , 上消化道出血 , 脾功能亢进等 , 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 严重者可直接发生死亡 。 如能早期抗乙肝病毒 , 降低乙肝病毒对肝脏的损伤 , 可延缓肝硬化的发生发展 。
病毒量高与肝癌相关
案例:刘先生 , 50岁 , 发现乙肝30年 , 乙肝病毒复制活跃 , 其女儿是医生 , 曾多次催促父亲就诊专科进行抗病毒治疗 , 但刘先生自觉无不适 , 屡次推脱用药时间 , 在一次单位体检时发现肝癌 。
解析:临床上约85%的肝癌患者伴有乙肝 , 特别是超过40岁的男性乙肝患者 , 主要是因为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 , 炎症促使的纤维化导致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的发生 。 而很多肝癌患者早期没有明显不适 , 自以为身体状况良好 , 但检查时发现已有肝癌 。 早期抗乙肝病毒治疗 , 可预防肝癌的发生 。 而且抗病毒治疗期间 , 定期的检查 , 可早期发现肝癌 , 进行早期干预 。
乙肝病毒量高与下一代感染有关
案例:小李是乙肝患者 , 在孕育宝宝时检查乙肝病毒载量较高 , 医生建议抗乙肝病毒治疗 , 但小李拒绝用药 。 其3岁的儿子在入托前常规检查 , 提示乙肝病毒感染 , 小李欲哭无泪 , 后悔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 , 孕期抗乙肝病毒治疗 。
解析:我国HBV感染者多为围生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 。 垂直传播仍是中国乙肝的重要传播途径 , 随着乙肝疫苗的接种 , 大大降低了乙肝感染率 , 但真实世界中 , 高载量乙肝病毒的母亲出生的宝宝患乙肝的几率仍较高 。 在围生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HBV者中 , 分别有25%-3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 。 经垂直传播感染的乙肝 , 慢性化率高 , 发生肝硬化 , 肝癌的几率比普通人高很多 , 无论从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饱受痛苦 。 目前 , 对孕期妇女规范化抗乙肝病毒治疗 ,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乙肝疫苗的缺陷 , 极大的降低了母婴感染乙肝的发病 。 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 , 孕期妇女乙肝的筛查及抗病毒治疗更加重要 。
二 、抗病毒治疗的最好选择
核苷(酸)药物因其口服方便 , 抗病毒效果好 , 副作用小 , 对肝硬化 , 肝癌患者同样适用的优点早已成为抗乙肝病毒治疗的良好武器 。 但药物品种很多 , 如何选择药物 , 需慎重 。 在抗乙肝病毒治疗时 , 要选择一线用药 , 最好的药物 , 而不是合适的药物 。 很多患者在抗病毒治疗之初 , 因为经济原因 , 选择拉米夫定 , 阿德福韦酯和替比夫定 , 早期治疗效果明显 , 乙肝病毒得到有效的控制 , 但随后几年 , 逐渐出现乙肝病毒再次复制 , 也就是出现耐药的情况 , 如能早期发现 , 及时换用一线 , 强效 , 低耐药的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酯 , 可有良好获益 , 但有些患者在出现肝炎急性发作 , 肝硬化加重 , 甚至肝衰竭的时候才发现乙肝病毒再次复制的情况 , 由此导致住院费用的增加 , 病情的进展 , 甚至死亡 。 因此 , 定期检查 , 优选药物是减轻经济负担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