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医舌诊临床实用针灸选穴思路(上)( 四 )


按四明心法∶凡舌见灰色 , 指甲刮下无渣汁者 , 方是火症 , 乃芩连之对症也 。 味其语意 , 可见阳邪燔灼 , 则其阴液未有不干枯者 。 然以予验之 , 又必其形坚敛、其色苍老 , 方是真正芩连对症 。 若一见胖嫩 , 即使苔浓而焦干燥裂 , 非寒水侮土 , 即肾气凌心 。 寒水凌土 , 当用附子理中;肾气凌心 , 当用人参八味 。 倘误用芩连 , 则舌上现出人字纹必死 。 予诊莘墅沈彝仲症 , 辞以不治者 , 因其得此舌也 , 有论验在医案中可参 。 又按火色本红 , 火症而舌见灰色者 , 如炭火通红于内 , 而浮灰翳蔽于外也 。 顾据理论之 , 则舌见灰色 , 其症当更甚于舌黑如炭何也 , 盖火燃薪尽 , 则是木成炭 , 是草成灰 , 故曰炭曰灰 , 皆火极之变象也 。 而木本质坚 , 甫着火燃 , 未成炭也 。 必火极似水 , 乃变黑而为炭 , 然其性犹甚烈也 。 至于久经火, 则热极必寒 , 乃返白而成灰 , 然其心犹未灰也 。 若草本则其体弱 , 着火一过 , 即灰矣 。 一灰即不可复燃矣 。 然则就物理以察病机 , 彼见舌灰色者 , 无论一火即灰 , 与由炭而灰 , 不皆更甚于舌黑如炭者乎?
赤而浮胖矫嫩者 , 心与小肠精气虚也 , 养心汤 。 赤而干燥者 , 非小肠阴亏火旺 , 即心脏血虚火盛也 。 小肠阴亏者 , 滋水清肝饮去柴胡 。
欲润其下 , 不欲其就燥也 。
火旺加生地、木通 。
合导赤散以泻其火气 。
心脏血虚者 , 济生归脾汤去木香 。
恐其血燥 , 反动肝火而燥血液 。 火盛加丹皮、山栀 。
凡本经之阴血既亏 , 则本经之阳火必旺 , 一负则一胜也 。 加丹皮、山栀者 , 欲其引心火下行 , 以直达于膀胱耳 。
赤而滑润者 , 非小肠阳虚气坠 , 即心脏阳虚气弱也 。 小肠阳虚气坠者 , 补中益气汤加山栀、川乌 。
气虚则滞 , 气滞则坠 , 方中参、 、术、草 , 补其虚也;川乌、陈皮 , 破其滞也;升麻、柴胡 , 举其坠也 。
加山栀 , 借其屈曲下行 , 以引至小肠耳 。
心脏阳虚气弱者 , 嘘血归脾汤加丹皮、肉桂 。
气有余便是火 , 气不足便是寒 , 本方加肉桂复加丹皮 , 欲其引入心经以补心气也 。
如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 , 心与小肠气血两虚也 , 枣仁养营汤 。 滑润而形色又见胖嫩者 , 心与小肠火气大亏也 , 附子养营汤 。
●、舌见白色 , 肺与大肠病也 。 不拘所见何症 , 但看白而坚敛苍老者 , 肺与大肠邪气盛也 , 泻白散 。 白而浮胖娇嫩者 , 肺与大肠精气虚也 , 补肺汤 。 白而干燥者 , 非大肠血虚火盛 , 即肺脏阴虚火盛也 。 大肠血虚者 , 润肠滋水饮 , 火盛加生地、当归 。
凡大便燥结 , 努力责不出者 , 本方神应 。
如兼气虚而推送无力者 , 间以补中 , 或竟用八珍汤加桃仁、杏仁 , 养气补阴 , 亦无不应 。
肺脏阴虚者 , 生金滋水饮 , 火燥加百合、沙参 。 白而滑润者 , 非大肠阳虚气陷 , 即肺脏阳虚气弱也 。 大肠阳虚气陷者 , 补中益气汤送固肠散 。
大肠小肠俱属下焦之腑 , 何以亦配中脏之方?则以肠胃相连 , 其气本一贯也 。
肺脏阳虚气弱者 , 补中益气汤合参附汤 。 如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 , 肺与大肠气血两虚也 , 十全大补汤去肉桂 , 加炮姜 。 滑润而形色又见兼胖嫩者 , 肺与大肠金气虚寒也 , 参附养荣汤去茯苓 , 加炮姜 。
●、舌见黑色 , 肾与膀胱病也 。 (命门水火附 , 左右两肾同治)不拘所见何症 , 但看黑而坚敛苍老者 , 肾与膀胱邪气盛也 , 清肝饮 。 黑而浮胖娇嫩者 , 肾与膀胱精神虚也 , 补元煎 。 黑而干燥者 , 非膀胱阴虚火盛 , 即左肾阴虚火旺也 。 膀胱阴虚者 , 六味饮 , 火盛合滋肾丸 。 左肾阴虚者 , 六味饮 , 火旺合生脉散 。 黑而滑润者 , 非膀胱阴盛火衰 , 即右肾阳虚火亏也 , 膀胱阴盛火衰者 , 金匮肾气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