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不是鬼门关!解密防护门后的ICU( 三 )


ICU不是鬼门关!解密防护门后的ICU文章插图
广州妇儿中心新生儿ICU病区
新生儿ICU:这里充满朝气和希望
讲述人: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新生儿科主任张华岩
小智刚出生时仅有1150克 , 相当于两瓶矿泉水那么重 , 医学上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 。 由于肺部发育不良 , 他要靠呼吸机才能维持幼小脆弱的生命 , 出生将近3个月都不能脱离呼吸机 。
他被父母送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珠江新城院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简称NICU) 。
在这里 , 小智因特别严重的先天肺气肿 , 切除了右肺中叶 , 闯过了“呼吸关”;护士们做好万全清洁消毒 , 彻底防住了小智因深静脉导管输送营养、呼吸机管给氧、免疫力低下而导致的感染风险 , 闯过了“感染关” 。
在这里 , 小智从极度依赖呼吸机 , 到撤离呼吸机;从稍微活动就呼吸费力 , 到能耐受被动运动;从不会吃奶、完全靠胃管打奶 , 到自己吮吸吃奶 , 还学会了吃米糊;僵硬的肢体也逐步恢复柔软 。
医学上的新生儿期是出生后28天之内的宝宝 , 但NICU并非只治疗未满月的宝宝 。 有的甚至在这里度过了周岁的生日 , 小智在NICU住了406天 , 是新生儿科最大的宝宝 , 也是住院时间最久的宝宝 。
解密
早产宝宝先靠养 最贵暖箱值辆车
与其他ICU不同 , NICU充满朝气和希望 , 这里大部分是早产小宝宝 , 直到可以自己维持体温之前 , 宝宝们睡在模拟子宫环境的暖箱里 , 在睡眠中一点一点地“养”起来 , 在医护团队一边救治危重症 , 一边承担养育职责的努力下 , 宝宝们“走出去”的成功率相当高 。
早产宝宝首先要靠“养” , 最贵暖箱价值50多万元 , 已经可以买辆车 , 而且是豪车 。
早产宝宝睡在暖箱里 , 在睡梦中惬意地伸着小脚丫 , 身下垫着护士们用布料自制的“鸟巢” , 给宝宝一种被包裹的安全感 。 重症、需要ECMO插管的早产宝宝 , 要另外睡一种开放式辐射台 , 不带箱边和盖子 。 而大一些、已经可以维持住体温的孩子 , 则会睡在普通的婴儿病床上 。 50多万元的最贵暖箱 , 自带电源 , 转运时也不断电 , 持续保温保湿 , 让宝宝在产房里就已经可在暖箱里接受复苏等操作 。
脆弱的早产宝宝大部分时间都在酣睡 , “少打扰宝宝、集中护理”是NICU的护理原则之一 , 比如NICU里每隔3小时喂奶 。 喂奶前、后可以做什么护理 , 护理前往往要把各个流程都在脑海里“过”一遍想清楚 , 优化护理程序;换尿布 , 要放到护理的最后一步 。
NICU内还可见到呼吸机、ECMO等高级生命支持设备 。 “NICU宝宝的特点不仅仅是‘小一号’ , 机器不是小一号就可以了 , 本身就需要更精密 。 无创、有创呼吸机都是新生儿专用的 。 否则呼吸机里气流量、压力太大了 , 新生儿受不了 。 所有呼吸机的监测 , 要求从新生儿气管插管末端就监测 , 而不是在呼吸机末端监测 , 对敏感性的要求更高 。 ”张华岩说 。
在今年以前 , NICU每天都可以让父母入内探视 , 爸爸妈妈可以在床边给早产儿们做“袋鼠抱” , 在目前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况下 , 这一安排暂停了 , 张华岩希望 , 疫情阴霾尽快散去 , 措施尽快恢复 , 因为“新生宝宝也有自己的情感需求” 。
移植ICU:为传递生命礼物保驾护航
讲述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二科主任蔡常洁
清晨4点 , 一通电话将蔡常洁惊醒:当天计划进行肝移植的56床病人突然出现烦躁、瞳孔不等大等危险信号 , 疑似出现脑水肿 。 “一定要稳住他!”时隔一年 , 蔡常洁依然记得这个唯一念头 。
这位30多岁的病人是四天前被送入ICU的 。 当时 , 他处于二度肝昏迷状态 , 要拯救他的生命 , 必须进行肝移植 , 但与他匹配的肝源尚未出现 。
“他这么年轻 , 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 , 一定要保住他的生命 。 ”蔡常洁和同事们想尽一切办法稳住他的状态 , 为移植手术争取时间 , 终于等到合适的肝源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