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勤问答]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抑郁?( 三 )


不少职业女性依然由于性别歧视 , 正遭遇着不平等、不公正的待遇 。
相比于男性 , 她们在升职时遇到的“天花板效应”更加明显 , 也面临着较大的晋升压力 。 (注:天花板效应——指晋升到企业或组织高层会遭遇阻碍)
5、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
大约50%~80%的女性 , 会在分娩后3-7天内 , 出现产后抑郁的症状 。
产后抑郁的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 , 沮丧消沉 , 体力不支 , 疲惫而无力照顾婴儿 , 极度焦虑 , 后悔自责 , 以及出现强烈的无助感、孤独感等 。
[卢勤问答]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抑郁?
本文插图
除去雌激素、孕激素在怀孕前后的剧烈变化这一因素外 , 家庭环境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源之一 。
夫妻关系不和谐 , 孩子的性别与自己或亲人期盼的不相符等因素 , 都可能导致女性出现较为极端的抑郁情绪 。
6、更年期和绝经期 。
同样 , 在此期间女性的生殖激素会发生迅速波动 , 抑郁症的风险也会大幅增加 。
03
从“女性抑郁”看女性的特质
女性相较男性 , 确实是距离抑郁更近的群体 , 但这并不代表女性群体因此具有很大的劣势 。
暂且抛开社会因素不论 。
目前普遍被认可的两项引起“女性抑郁”的主要心理原因 , 恰是与女性情感太过发达相关 。
1、女性的共情能力更强 。
在漫长的进化史上 , 女性逐渐获得了一种能力 , 来保证年幼的婴儿及时获得生理上的需要 , 如食物、温暖等 。
她们的大脑似乎更擅长去理解别人面部表情所传达的信息 。
而脑神经科学领域的一项实验对此作出证明 , 女性天生拥有更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注:一种能模拟他人动作和情绪的神经元) 。
翻译过来说 , 也就是——她们的共情能力会比男性更强 。
在日常的社交过程中 , 大部分女性往往会不自觉地在大脑里 , 对他人的言行进行无意识的“内模仿” , 试图“以己度人”——体会他人的处境 , 感知他人的情绪 。
但“共情能力强”显然是一把双刃剑 。
一方面 , 女性在沟通和交流中往往是更善于倾听、抚慰的那一方 。
另一方面 , 女性相较于男性 , 情绪更敏感 , 更容易受到他人抑郁情绪影响 。
2、女性在处理抑郁情绪时 , 偏好于“内部消化”而非“暴力解决” 。
通常情况下 , 男性在面对应激事件所采取的生理反应更偏向“暴力” 。
他们易感到愤怒、不安 , 十分激动 , 甚至难以自控 , 往往采取诸如酒精、参与运动赛事或性行为等使自己“分心”的方式 , 进行自我医治 。
而女性抑郁常伴有“反刍”的思维 , 也就是会“更加纠结” 。
应激事件发生时 , 她们存在显著的内疚感 , 倾向于责怪自己 , 极力探求自己处于当前状况的原因 , 这让她们反复沉浸于负面情绪中 。
此外 , 女性也更倾向于通过食物、向朋友倾诉等“内部消化”的方式对情绪进行自我医治 。
但这并不是说女性没有侵略性 , 而是她们往往将矛头对向了自己 。
轻度的内疚感 , 使得她们不断地在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 不断反思自己能力或者性格上的缺陷 。
只是当内疚感持续增强 , 演化到自我怀疑和绝望的境地时 , 她们也就离抑郁愈来愈近了 。
这一点常可见于各类案件的受害者身上 , 她们往往在内心里将遭遇看作是自己的过错 , 在此基础上 , 社会舆论的推波助澜更容易将其逼向险境 。
[卢勤问答]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抑郁?
本文插图
04
如何远离“女性抑郁”
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们 , 正在高度关注着“女性抑郁”这一话题 。
他们呼吁民众维护女性应得的权益 , 关注女性群体的不平等遭遇 , 给予女性必要的支持 , 使她们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与他人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