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英志︱大医金标准:1H2W( 二 )


注:这一段话,孙思邈的结论可以概括为「方技」这个词。
以上提到的都是早于孙思邈的一些著名医家和医学经典,药王对此的要求是「谙」。」谙」有熟悉,精通,熟记,背诵之意,这里最低的标准也是熟悉。
研读「方技」,算是药王对习医之人的第一点要求。
「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
阴阳禄命指的是命理学,孙思邈时代的推命术以星命为主,类似于西方占星术;诸家相法指的是相术,相术包括面相,手相,骨相,宅相等,宅相即风水(包括阴宅和阳宅);灼龟五兆指的是占卜,周易大家都知道,六壬指的是一种极高深的术数。
古代术数中有三种术数极其高深,非一般江湖术士所能掌握,被称为「三式」。
另外两种是太乙神数和奇门遁甲。
学医还要会命理,相术,占卜,这几样要求放在一起是否有些眼熟?没错,这就是道教传说中赫赫有名的「五术——山、医、命、相、卜」药王对此的要求是「精熟」!
注:这一段话,孙思邈的结论可以概括为「术数」这个词。
陈寅恪先生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序》中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这里引用这段话,是想表达,张仲景是在中华文化「造极于赵宋」时代被官方封为「医圣」名号的,可见《伤寒杂病论》一书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医圣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序言是这样说的:「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技)术(数),上以疗君亲之疾, 下以救贫贱之厄, 中以保身长全……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技)术(数),请事斯语。」
注:这一段话,仲景明确指出精究方(技)术(数)这个词。
最后,该天师出场了,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方技),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范英志︱大医金标准:1H2W
文章插图
为什么要成为「上工」(WHY)?
为什么要成为「大医」,会不会很辛苦?
孙思邈回答说:「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
解释一下,这段话我的理解是:如果你不能成为大医(上工),还想除人类之病痛,祝健康之完美,那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睁着眼睛啥都看不见,大晚上黑灯瞎火的在路上飙车,从北京去深圳,却坐飞机一直往北飞……后果那是相当的悲催。
但是,你要是看过《伤寒论序言》,医圣张仲景是怎么说的话,你会觉得孙思邈说的真的很婉转很客气了。
范英志︱大医金标准:1H2W
文章插图
仲景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呢?这段原文比较长,可以跳过,直接看下一段的译文: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
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
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伤寒论序言》
译文:「皮都没了,那么,毛将依附在哪里呢?突然遭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被不寻常的疾病纠缠,病患灾祸临头时,立马就吓得心神震惊,浑身发抖,于是就不要面子和身份,卑躬屈膝,恭敬地希望女巫、男祝的求神祷告,等巫祝说办法已经用尽了,还是不行,就只好归于天命,一点办法都没有,只好等着死亡。拿原本可以活很长久的寿命和最宝贵的身体,外包给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他摆布处置。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