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骨科手术,耗材中的秘密只有医生最清楚( 三 )


一台骨科手术 , 过程中的秘密只有骨科医生最清楚 。
一台骨科手术,耗材中的秘密只有医生最清楚文章插图
图源:摄图网
上述那位医生举例 , 骨折以后 , 为固定骨头 , 手术的方式可能会有很多种:“比如说骨头断掉了 , 可以是用脊内钉钉起来 , 也可以在外面打上一块钢板 。 ”
而同一种手术方式 , 可选用的耗材也有很多种:“打钢板 , 论材质有不锈钢的、钛合金的 , 螺孔有普通的也有锁定的 。 ”
他结合现实中曾出现过的情况分析 , 一个病人可能最适合使用水泥钉做微创手术 。 但假设水泥钉价格大幅降低 , 而钢板、螺钉的价格相对高 , 医生用水泥钉做手术几乎没有收益 , 就有动力选择用螺钉打钢板做固定 , 即使这样造成的创口相对大 。
“这样操作 , 不能说手术做得不对 , 疗效也不错 , 但没有让患者获益最大化 。 ”他道出了病人很难得知的这一秘密 。
何文和他的同学们不止一次谈到骨科高值耗材改革 , 这场改革在相当深的程度上决定着医保资金的支出、患者的花费 。 但它更是医生诊疗行为的指挥棒 , 最终 , 只有患者是唯一的检验者和承受者 。
更重要的问题是 , 在医生收入下降的背后 , 是治疗方式和手术方式的改变 。 在变化中的患者 , 获益能否最大化?
厂商服务减少 , 给医生带来的负面因素
虽然何文个人的收入高低和耗材无关 , 但他却从另一个方面感受过耗材厂家带来的便利 。
每年 , 一些耗材厂家会请骨科的专家们参与学术会议 。 一些敏锐的耗材厂家 , 并不满足于让骨科医生多用他们的耗材 , 而是更在意骨科医生们的最新学术进展 。 何文不得不承认 , 一些耗材厂家非常接地气 。 他们会根据临床医生的研究 , 来开发更适合临床需要的耗材 , 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医生学术和临床的进展 。 他唯一担心的是 , 骨科耗材集采 , 能否让耗材厂家们有动力 , 继续再做这些事情?
【一台骨科手术,耗材中的秘密只有医生最清楚】具体到骨科医生的手术操作过程中 , 耗材厂商也承担了一些琐碎但重要的工作 。
骨科手术需要一些支持性服务 , 主要是耗材、配套手术器械的准备 , 通常由厂家提供 。 上述骨科医生介绍 , 一个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操作器械可能有两大箱 。 不同的人关节、骨骼的形态、大小不一样 , 手术的步骤很多 , 每一个手术步骤需要用到的工具、型号也不一样 。
“几乎没有一个医院会把配套的这些操作的工具都准备齐全 , 因为手术的假体和手术操作的器械是配套的 。 ”他介绍 , 此外厂家通常还会派人全程辅助 , 比如帮医生消毒、准备好相关器械 , 将它们在手术室摆放妥当等等 。
集采后 , 厂家利润大为降低 , 很可能就不再提供这些服务了 。
“如果以前一个耗材是两三万 , 现在变成几百块钱 , 厂家哪里还有资源支持这样的体系?”他有些担心 , “宁波就有过这种情况 。 人工膝关节进入集采后 , 这些服务就消失或严重缩水了 。 这导致医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准备 。 医生在忙乱的状态中得到的外在支持减少了 , 可能潜在会对医疗安全也有影响 。 ”
被推诿的“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最让人担心的是 , 一些需要医生承担很大风险的手术 , 以后可能会被推诿 。
尤其是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老年人髋部骨折 。 它属于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 死亡率非常高 。 很多老年人在这次骨折以后 , 很快就去世了 。
其实导致他们死亡的 , 不是骨折本身 , 而是各种并发症 。 而长期卧床会导致并发症越来越重 , 问题越来越多 , 最终多脏器衰竭 。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在2017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谈到:患有髋部骨折的老人 , 术后一年后死亡率高达30% 。 如果不做手术进行保守治疗 , 长期卧床 , 死亡率会更高 , 尤其针对高龄合并基础疾病较多的人群 , 有统计表明高达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