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55岁,再上太空,是什么造就了中国航天员不老的健康密码?( 六 )


斯科特说 , 国际太空站上设有特殊锻炼器材 , 航天员用弹性束带把自己的腰部和胸部固定在跑步机、自行车上 , 只有腿可以动 , 不然 , 跑着跑着 , 人会飘起来 。 据报道 , 美国航天员斯科特·凯利2015年至2016年在太空待了创纪录的340天 , 他在跑步机上跑了1000多公里 , 锻炼时间超过700小时 , 这让他虽然将近一年没用双腿走路了 , 但重返地球时身材依然很棒 。
值得一提的是 , 供此次航天员饮食、休息、锻炼的活动场所——天和核心舱内配备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 。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赵东明、王永生曾撰文介绍过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航天员健康维护系统 。 根据俄罗斯预防系统 , 航天员在空间站中 , 体能训练每天进行2次 , 共计2.5小时 。
4天为1个小周期 , 包括3天的负荷训练日和1天的主动休息日 。 1个周期内在跑步机上每天的运动负荷程度为3000到4500米 , 负荷能量每日为380到580卡路里 。
太空飞行中体能训练重要的特点是 , 训练强度大、具有间隔性和明确的方向性 , 坚持进行轴向静态练习(训练负荷服)、动态练习(走步、跑步、跳跃、力量训练)及惯性冲击练习 。

57岁、55岁,再上太空,是什么造就了中国航天员不老的健康密码?
本文插图



1个小周期的第一天训练 , 包括走步和速度为时速为5到6公里的慢跑 , 与此同时间隔进行时速为12到14公里的快跑 , 时间为1分钟 。 在第一天训练时 , 心率平均为140~160次/分钟 , 高峰时达到180次/分钟以上 。
【57岁、55岁,再上太空,是什么造就了中国航天员不老的健康密码?】第二天训练主要是为保持力量耐力 。 这一天 , 50%以上的训练是在跑步机传送带被动运动状态下完成 , 也就是利用航天员腿部力量来移动传送带 。
第三天的运动结构基础是速度为时速13公里的跑步 , 间隔时间相对较长(4~6分钟) , 这有利于组织内耗氧指标的稳定 , 并有利于增加供血量(乏氧状态) 。
第四天 , 航天员进行选择性训练或完全休息 。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也为越来越完善的太空运动方案创造了条件 。 2008年发射的神舟七号 , 舱内活动空间仅7立方米;2011年发射的天宫一号 , 提供给航天员的舱内活动空间为15立方米 , 可以满足3名航天员同时在轨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 相比以前有了较大提升 , 但是依然比较局促 。
而目前中国开始建造的空间站 , 设计师们为航天员预留了相对充裕的生活环境 , 舱内活动空间提升到了整站110立方米 。
从「筒子间」搬进了「大平层」 , 有了更多的运动方案 , 意味着中国航天员的健康和职业生涯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 接下来他们该想着 , 是回到地球之后 , 怎么重新适应地球 , 以及准备下一次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