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动脉测压在非心脏大手术中早期发现和治疗低血压的作用( 三 )



有创动脉测压在非心脏大手术中早期发现和治疗低血压的作用
本文插图
图1 研究流程图

主要和次要分析:在意向治疗分析中 , 基于动脉内测压的监测提高了AUC-MAP
表2 MAP<65、60、70mmHg时两种监测方法的影响
有创动脉测压在非心脏大手术中早期发现和治疗低血压的作用
本文插图
统计数据以N(%)或中位数[Q1 , Q3]表示 。
a : 因动脉内测压每分钟记录1次数据而示波法测压每5分钟记录1次数据 , 因此研究者推测 , 动脉内测压在监测短时间内低血压发生敏感性更高 , 因此研究者选择了动脉内测压每五分钟的记录数据 , 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 b: 通过 Wilcoxon秩和检验 , 将研究对象手术类型和手术时间进行分层 。 c: 采取多变量比例优势模型对研究对象手术类型和手术时间进行调整 , 估计出比例优势比 。 比例优势假设使用得分检测进行检验 , 显著性标准为0.05 , 没有违反任何模型假设 。 比例优势比表示两组研究对象处于较差低血压程度的估计几率 。 d: 具有稳健标准差的多变量负二项回归模型估计的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发生率 。

有创动脉测压在非心脏大手术中早期发现和治疗低血压的作用
本文插图
图2 不同MAP阈值下两组低血压AUC-MAP的分布 。

有创动脉测压在非心脏大手术中早期发现和治疗低血压的作用
本文插图
图3 敏感性分析:选取动脉内测压每5分钟测量数据与示波法测压在不同MAP阈值下低血压AUC-MAP的分布 。
选取动脉内测压每5分钟监测数据与示波法测压在不同MAP阈值下评估AUC-MAP低血压的分布 。 根据经手术类型和手术时间调整后的Wilcoxon-Mann-Whitey检验 , 得出两组之间的每次比较的P值(十进制) 。 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
敏感性析因分析:在分别以MAP为60、65和70mmHg为阈值的数据记录中 , 基于分钟数统计 , 动脉内测压监测所获取的低血压数据量均高于示波法测压监测 。 例如 , 以65mmHg为阈值 , 动脉内测压所获取的数据量中位数为 7 [1, 19], 而示波法为 3 [0, 12] , 优势比估计值为 1.81 [1.19, 2.73] (P=0.005) 。 详见表3 。 以低于阈值分钟数的中位数为纵坐标 , 研究者绘制了图4 。

有创动脉测压在非心脏大手术中早期发现和治疗低血压的作用
本文插图
表3. 动脉测压法和示波法中出现MAP<65、60、70mmHg的分钟数

有创动脉测压在非心脏大手术中早期发现和治疗低血压的作用
本文插图
图4. 不同MAP节点两组低血压发生的分钟数
手术类型与手术时间通过Wilcoxon-Mann-Whitey检验 。 在三个不同阈值中 , 动脉内测压监测记录了更多的低于阈值分钟数 。
探索性分析:描述性的术中结果、住院时间、术后肌钙蛋白、术后肌酐和出院处理数据汇总于表4 。 两组患者住院及30天内主要并发症汇总数据见表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