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EGFR头颈癌治疗遭遇瓶颈,PI3K将有望成为突破点( 二 )


PD-1单抗:疗效拔群但有效人群却很有限
在EGFR之后 , 头颈癌的新转机出现在了PD-1上 。 以PD-1单抗为首的免疫治疗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类型的肿瘤 , 头颈癌自然也是其关注的适应症之一 。 尽管FDA已经批准了PD-1用于治疗头颈癌 , 但总体缓解率较低 。
2016年 , K药和O药相继获批头颈癌适应症 。 首先是2016年8月 , K药凭借KEYNOTE-012 , 一项多中心非随机1b期临床研究中纳入的头颈癌患者的治疗数据 , 获得了FDA的加速批准 , 用于含铂化疗期间或化疗后病情进展的复发性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 。
在该项研究中 , K药的客观缓解率(ORR)和完全缓解率(CR)并不算亮眼 , 分别只有16%和5% 。 但是在缓解患者的持续时间上 , 实现缓解的患者中 , 有82%缓解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 。 再加上头颈癌本身对于新治疗方案的强烈需求 , FDA选择将K药“提前放行” 。
在随后进行的Ⅲ期临床研究Keynote-040中 , K药基本延续了Ⅱ期临床时的表现 。 中位总生存期延长了1.5个月 , 12个月时的生存率达到37% , 而对照组为26.5% 。 在总体接受治疗的群体上看 , 明显有效 , 但是突破性不够强 。
在K药通过快速审批之后 , O药的覆盖范围也很快跟上 。 2016年11月 , O药也获批了与K药相同的适应症 , 含铂化疗期间或化疗后病情进展的复发性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 但是O药并不是借助快速通道 , 而是凭借一项扎实的Ⅲ期临床试验(CheckMate-141)结果 。
CheckMate141将受试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Opdivo治疗组(240例)和研究者选择疗法对照组(121例)中 。 2016年1月 , 该临床试验的独立数据监测委员会(DMC)在评估中期数据后认为 , 该临床研究已经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 , 并因此提前终止了该项临床试验 。 在该项研究中 , O药组的死亡风险降低了30% , 中位总生存期达到了7.5个月 , 相较于对照组的5.1个月 , 明显的延长了患者的存活时间 。
在双双获批二线治疗后 , PD-1单抗也进一步向一线治疗进军 。 2019年6月 , FDA批准K药单药一线治疗PD-L1阳性 , 或者联合常规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复发性HNSCC;在国内 , 2020年12月 , 国家药监局官网上显示K药单药治疗PD-L1阳性的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复发性HNSCC状态已经更新为“审批完成-待制证” , 标志着国内的头颈癌免疫治疗进入一线治疗序列 。
另外如果已经使用了K药进行一线治疗 , 在二线阶段就不会再单独使用PD-1单抗 。 对于PD-1单抗不敏感的患者来说 , 在一线治疗无效之后 , 二线治疗还是只剩下标准治疗方案可以使用 。 也就是说 , PD-1单抗的治疗顺位提前 , 同时代表着HNSCC的二线治疗再一次出现了缺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