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一医院暴发新生儿感染事件:9 名新生儿感染 3 例死亡( 三 )


在这样的资质基础上 , 各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应当按照其功能任务 , 配备资历、能力和数量适宜的医护人员和负责人 , 进修生等非固定人员不得超过同类人员总数的 40% 。
而即便作为符合要求的一线医护 , 每人每两年还需要至少参加 1 次省级及以上专科范畴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 , 来巩固自己的专业能力、学习新知 。
临床医生 , 获取行医资质为前提 , 符合医院相应标准是能力要求 , 但这两件事最终都服务于正确的诊疗 , 才是最重要的职业规范 。
遇到院感 , 临床一线该怎么办?
在通报中 , 「不到位」的其二 , 是涉及诊疗重点环节、重点操作的感染防控不到位 。
尽管我们都知道 , 院感防控涉及后勤管理、消毒供应等多个面 , 但临床一线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群体 , 显然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
根据 PCI(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ns)原则 , 在日常诊疗活动中 , 临床医护都需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 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有创操作 。
在规范诊疗的基础上 , 一旦有疑似院感发生 , 临床医生需要以最快的速度鉴别诊断 。 更重要的是 , 需要承担起及时上报的任务 。
任杰医生告诉丁香园:「一般来说有两种主要途径 , 一种是所谓的『医生通过临床症状、培养阳性的结果主动发现 , 并上报至院感科』 。 」
针对这种途径 , 只要是怀疑就应该立即打电话上报 , 同时感染病例需要通过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上传 。 在线上感染监控系统 , 信息会被直接同步至相关机构 。
另一种方式 , 是院感监测系统实时预警 , 通过选择「高危因素」 , HIS 系统再根据病例间的疑似程度 , 判断是否为院内感染 。
「第二种方式可能不是特别普及 , 只有个别三甲才有 。 但不管是哪种方式 , 在我们医院 , 散发病历需要 24 小时内上报 , 并知晓其主要感染部位和可能的前 5 种病原体 , 如果 48 小时内未上报 , 就会扣考核绩效 。 」
上报后 , 最重要的是执行隔离措施 。
以大肠埃希菌为例 , 属于「接触隔离」 , 则需要为患者安排单独的隔壁病房 , 或是将其安置于室内相对独立的区域 。
与此同时 , 患者的转运时需要控梯 , 避免与其他人同乘 。 和患者接触的临床医护则需要穿好隔离衣 , 注意手卫生等自我防护 。
因为只有这样 , 才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医源性操作不当而导致患者间的交叉感染 。
张杨专家表示 , 「本次事件 , 还是体现出一些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防控的不重视 , 这次 9 例感染、3 例死亡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 看似天灾 , 实则人祸 。 」
毕竟 , 在院内 , 尽管院感类事件不能完全消除 , 但却是高度可预防的 。 (策划:caroll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