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医生的遗愿



一名医生的遗愿
本文插图



4月27日 , 储昌安遗体缅怀接受仪式在湖南医药学院举行 。受访者供图
作者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刘言
编辑 | 陈卓
毕业6年后 , 储昌安再一次回到了母校 。
这里是他医学生涯的起点 。 今年31岁的储昌安出生在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 他家境贫寒 , 先后历经3次高考 , 做过汽修厂学徒 , 推销员 , 酒吧、饭店服务员 , 打工凑足学费后 , 才在2012年进入湖南医药学院学习 。
做医生是他的理想 。 毕业后 , 他先后供职于乡镇卫生院、县人民医院 , 牙痛、龋齿、奇形怪状的智齿都曾是他的手下败将 。
储昌安的一生都在和贫穷和疾病战斗 。 今年1月 , 一次手术后的感染 , 使“噬血综合征伴败血症”成了威胁他生命的敌人 。 这种罕见病很快抽干了他的生命力 。 今年除夕 , 他签署《遗体捐赠志愿书》留下遗愿 , “倘若我的命运不堪 , 无法挽救生命 , 还希望为医学贡献自己最后的余温” , 将自己的遗体捐赠给母校 , 用于医学研究 。
1
4月27日 , 是储昌安回到母校的日子 , 也是他在校时的辅导员、湖南医药学院学工部副部长姜俊最后一次见到他 。 姜俊印象里身高一米七、永远充满活力、屡获长跑冠军的青年 , 此时静静地躺在实验室的一张床上 。
13时 , 捐赠仪式开始 , 学校师生代表和怀化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 , 手持黄色的鲜花 , 面向储昌安的遗体 , 鞠躬致敬 , 一一上前献花 。 病痛的折磨使他的体重由60公斤掉到了不足40公斤 。 “不像以往充满生命力” , 姜俊说 , 但在那一刻 , 他仿佛在储昌安身上感到一丝神圣 。
9年前进入湖南医药学院时 , 储昌安在大一解剖学的课堂上接触到“大体老师” 。 这是医学生对遗体捐献志愿者的尊称 。 与走上讲台的老师不同 , “大体老师”没有动作也不会说话 , 却用自己的身体推动着医学的进步 。
如今 , 当年那个站在台下鞠躬的学生变成了躺在实验室的“大体老师” 。
储昌安从小就要直面贫穷和疾病的挑战 。 父亲储吉根曾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高中生 , 成绩优秀还考上了重点班 , 却在高考前罹患间歇性精神病 , 无奈辍学 。 储吉根一只眼睛患有先天性眼疾 , 仅有微弱光感 , 另一只眼睛在一场邻里冲突中被打伤 , 从此双目失明 。
家中的田地主要靠母亲杨秀云操持 。 她不仅患有美尼尔氏综合症 , 常年的劳作又让她得了严重的风湿病 。 疾病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数万元的债务 , 一家人的生活极为艰难 。 有时储吉根忘了吃药 , 就会大吵大闹 , 唱歌乱跑 , 全家又得到处寻找 。 在年长3岁的二哥储昌鑫看来 , 亲人生病的经历是弟弟执著地要成为医生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