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如何影响子女身高、寿命?剑桥科学家找到新证据,或有望帮助后代长高、长寿

撰文:ZS 编审:王新凯 排版:王落尘
近日 , 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对 35 万人的生物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 , 母亲的线粒体 DNA 变异与后代 2 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等多种常见疾病风险升高密切相关 。 同时 , 母亲的线粒体 DNA 还会影响后代的身高和寿命 。
该研究以 “An atlas of mitochondrial DNA genotype–phenotype associations in the UK Biobank” 为题 , 发表在最新一期的 Nature Genetics 杂志上 , 剑桥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系 Patrick F. Chinnery 教授以及公共卫生与初级保健系教授 Joanna M. M. Howson 教授共同领导了这项研究 。

妈妈如何影响子女身高、寿命?剑桥科学家找到新证据,或有望帮助后代长高、长寿
本文插图


对于这一研究 , Howson 教授表示 , “除了线粒体疾病 , 我们通常不会将线粒体 DNA 变异与常见疾病联系起来 。 但现在我们已经证明 , 人类从母亲那里继承的线粒体 DNA 会影响一些疾病的风险 , 例如 2 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腹主动脉瘤等等 。 ”

人类线粒体 DNA 与疾病
众所周知 , 构成人类基因组的几乎所有的遗传物质都储存于细胞核内 , 细胞核中的 DNA 编码不同的蛋白质使人类拥有不同的特征 , 协助人体完成不同的工作 。
而细胞中的线粒体主要是为细胞提供能量 , 线粒体通过将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转化成 ATP 来实现为细胞供能的目的 。 与此同时 , 线粒体中还包含极少量的 DNA , 人们称之为线粒体 DNA , 其含量仅占人类基因组的 0.1% , 并且只能通过母亲传递给后代 。
人类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十分紧凑 , 仅由 16569 个碱基对组成 , 其中约 95% 的 DNA 序列用于编码 13 种蛋白质、22 种转移 RNA 和 2 种核糖体 RNA , 这些物质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 ATP 生产所必须的物质 。 此前的研究表明 , 虽然线粒体 DNA 仅占人类基因组的 0.1% , 但是其异常仍有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疾病 。

妈妈如何影响子女身高、寿命?剑桥科学家找到新证据,或有望帮助后代长高、长寿
本文插图


线粒体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使线粒体 DNA 或细胞核 DNA 发生基因突变 , 使线粒体内酶功能缺陷 , ATP 合成障碍 , 不能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氧化应激 , 使氧自由基产生增加 , 诱导细胞凋亡 。 部分线粒体病仅累及单个器官 , 如 leber 遗传性视神经性病变仅累及眼睛 , 但常见的线粒体病往往累及多个器官 , 且大多表现出肌肉和神经病变 。
线粒体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中 , 核基因突变引起的线粒体病多在幼年发病 , 而线粒体 DNA 引起的线粒体病多在儿童期后期或成人期发病 。 其遗传特点表现为非孟德尔遗传方式 , 又称核外遗传 。
目前 , 人们已经清楚的知道 , 线粒体 DNA 突变会诱发一些罕见的疾病 , 从而导致严重残疾 , 例如 MELAS 综合征、肌阵挛癫痫伴破碎红纤维、Leber 遗传性视神经病以及线粒体 DNA 缺失综合征等等 。 然而 , 对于某些常见的疾病 , 例如二型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等等 , 虽然有一些小的研究发了线粒体 DNA 与之相关 , 但是人们无法复制其发现 , 证据并不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