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科普知识丨巴雷特食管,和武器同名的它,真那么可怕吗?

食管|科普知识丨巴雷特食管,和武器同名的它,真那么可怕吗?文章插图
巴雷特食管
军事迷们对一个名字一定很熟悉:“巴雷特” , 这是一个危险而又可怕的武器名字 。 在医学上 , 有一个特殊的疾病 , 同样冠以此名 , 而且这种病的结局同样是危险的 , 它就是“巴雷特食管” , 那么它是否与和它同名的武器一样可怕呢?
巴雷特食管知多少
巴雷特食管在1950年 , 被英国人Norman Barrett首次提出 , 故得以命名 , 其特征是食管下端正常的鳞状上皮被不正常的柱状上皮所覆盖 , 伴有或不伴有肠化生 , 最终可演变至食管腺癌 , 其中伴有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 至于不伴有肠化生者是否属于癌前病变 , 目前仍有争议 。 它与食管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 是一种主要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
食管|科普知识丨巴雷特食管,和武器同名的它,真那么可怕吗?文章插图
谈癌色变 , 巴雷特食管为什么会是癌前病变?严重不严重?还有没有未来?不要惊慌 , 先充分了解一下 , 只有正确的认知才能减少多余的担忧 。
首先我们来认识食管下正常管壁结构:人体的胃肠道是象房子的墙壁样是分层结构 , 靠近管腔面的最里层是粘膜层 , 类似如墙壁的粉刷层 , 支撑胃肠道结构的是肠壁的厚厚的肌肉层 , 类似墙壁的砖块层;肌肉层与粘膜层之间有一层松松的粘膜下层 , 如同墙壁粉刷层和砖块层间的缝隙 。 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组成胃肠道 , 如同不同的房子都由这些墙壁结构支撑 , 但不同的房子粉刷层不同 , 食管壁的粉刷层是由一种叫鳞状上皮的结构组成 , 胃的粉刷层则由一种叫柱状上皮的结构组成 , 由于两种上皮厚薄不同 , 在胃镜检查时显示的着色就不一样 , 食管的鳞状上皮层较厚 , 内镜灯下观察颜色发暗 , 略带灰色;而胃粘膜的柱状上皮层较薄 , 颜色亮呈桔红色 。
食管|科普知识丨巴雷特食管,和武器同名的它,真那么可怕吗?文章插图
食管|科普知识丨巴雷特食管,和武器同名的它,真那么可怕吗?文章插图
巴雷特食管是指食管下段黏膜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 , 也就是说食管披着的不是自己的皮而是类似于胃或肠的皮 , 仅此而已!有些人诊断为该病后极为恐惧 , 其实大为不必 , 现在整容可将臀部或大腿的皮贴在面部 , 并不会出什么问题 。
巴雷特食管为什么会发生食管下段黏膜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呢?小编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 , 目前病因并不明确 。 目前学术界对此有两种比较能解释的看法:一是先天性发育障碍 , 没有发育成复层鳞状上皮细胞;二是胃内容物反流 , 这也是巴雷特食管被归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原因 。
由于该病在临床上多继发于胃食管反流、裂孔疝 , 一般认为 , 反流的各种成分 , 不仅是食物 , 还包括胃液、碱性胆汁、胰液等持续性刺激食管粘膜 , 鳞状上皮不能耐受而损伤 , 好在鳞状上皮细胞善于自我修复 , 所以在反流的状态下 , 食管下段的粘膜表面就不停的在“修复—损伤—修复”中循环……突然有一天 , 食管“灵机一动”也好“自作聪明”也罢 , 想:我这么修修补补的太累 , 你胃肠道的柱状上皮不是抗这些反流物侵蚀吗 , 那我就拿来用用 。 于是乎 , 就在本是鳞状上皮的地面上铺上了柱状上皮:由耐酸、再生能力强的胃粘膜柱状上皮进行修复 , 从而形成巴雷特食管 。 因此 , 巴雷特食管的形成也可理解为食管上皮损伤后的伤口愈合反应:皮肤伤口愈合长疤(长的不是皮肤上皮组织而是纤维组织) , 食管伤口愈合胃粘膜上皮修复(长的是胃上皮在而不是食管本身的上皮) 。 按理说 , 修复是好事吧 , 但坏就坏在这一种 , 如果铺上肠道柱状上皮 , 路面有可能会出现鼓包(增生) , 当这些鼓包越来越多(高度增生) , 时间久了就会损害路基(食管下腺) , 慢慢的、慢慢的整条路都坏掉了(癌变) 。 目前的研究发现 , 肠化是腺癌所需的癌前病变 。 因此 , 只有发生肠上皮化生的特殊型巴雷特食管才是癌前病变 。 但即使发生了肠化生 , 完全肠化生类型几乎与癌症不相关 , 只有不完全肠化生与癌症的相关性较强 。 而且从癌前病变演变成癌 , 可以用两个字形容——漫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