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界TB」腹腔局灶性脂肪坏死的典型影像你知道几种?


作者:腹部医学影像论坛
腹腔局灶性脂肪坏死的典型影像学征象及其鉴别诊断
腹腔局灶性脂肪坏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腹部脂肪病变 , 常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就诊 , 发病机制是由于各种内源性组织代谢障碍或外源性创伤及手术引起的脂肪组织炎性反应及坏死 。肥胖、剧烈运动、创伤和近期腹部手术史 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 由于大部分腹腔局灶性脂肪坏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 临床处理方法与其他急腹症不同 , 因此非常需要依靠影像学方法及时诊断并区分鉴别 , 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和过度治疗 。 腹腔局灶性脂肪坏死的典型影像学征象及其主要鉴别诊断 。腹腔局灶性脂肪坏死的分型腹部脂肪包括腹壁脂肪、腹腔内脂肪和腹膜后脂肪 , 其中 , 腹腔内脂肪主要分布于腹膜、肠系膜以及腹腔脏器附件如肠脂垂中 。 腹腔脂肪坏死包括多种分型 , 临床较为常见的包括 腹腔包裹性脂肪坏死、大网膜梗塞、肠脂垂炎以及胰腺炎相关性局灶性脂肪坏死 。大网膜梗塞和肠脂垂炎有时在影像上难以鉴别 , 由于这两种病变的发病原因都是腹腔内脂肪的急性自限性炎性反应 , 并且都可以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腹痛症状 , 因此 , 在鉴别困难时可以统一使用腹腔内局灶性脂肪梗塞(intraperitonealfocalfatinfarction , IFFI)这一诊断术语 。 腹盆部CT成像是局灶性脂肪坏死最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 。
1.腹腔包裹性脂肪坏死腹腔包裹性脂肪坏死是一种良性病变 , 由缺血改变或外伤导致脂肪组织损伤的结果 , 并导致坏死的脂肪与周围组织分离 , 进一步引起炎性细胞浸润介导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 诱发脂肪坏死机化形成薄壁或厚壁的纤维囊 。 在随访患者中 , 例1和例2中的包裹性脂肪坏死是内源性损伤的结果 , 而例3中的是由于外源性机械损伤所致 。 包裹性脂肪坏死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 常表现为腹痛 。 一般自然病程为自限性的 , 随发病时间推移病灶逐渐减小 , 如例1中包裹性脂肪坏死的体积 较小 , 周围脂肪间隙清晰 , 且患者没有腹痛症状 , 可能处于自然病程中的后期 。 腹腔包裹性脂肪坏死偶尔会伴发感染 , 例2中所示即为脂肪坏死感染后形成脓肿的表现 。腹腔包裹性脂肪坏死在CT上常表现为肠系膜或腹膜 走行区的包裹性团块影 , 内部可见脂肪或无强化的坏死组织 , 周围的纤维包裹可强化 。团块较大时具有一定的占位效应 , 有时与脂肪肉瘤难以鉴别 。 两者的鉴别要点在于 , 脂肪坏死是炎性病变 , 在触诊时可有局部触痛 , 而脂肪肉瘤是起源于原始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 一般无触痛 。脂肪肉瘤发现时瘤体常较大 , 沿各间隙侵袭性生长是其特点 , 而脂肪坏死没有侵袭性 , 不会侵及邻近器官 。在随访观察病灶随时间的演变过程中 , 包裹性脂肪坏死一般随时间进程而逐渐减小 , 但脂肪肉瘤则通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大 。
「健康界TB」腹腔局灶性脂肪坏死的典型影像你知道几种?
本文插图
例1女 , 60岁 。 因乏力1周入院 。 下腹部横断面平扫 CT图像(图1)显示右中腹部一类圆形脂肪密度影 , 边缘见 高密度包裹 , 周围脂肪间隙清 。 结合临床表现及后续随访诊断为腹腔包裹性脂肪坏死 。
例2 女 , 52岁 。 因间断腹痛2个月余 , 发现腹腔占位性病变1d入院 。 腹盆部横断面增强CT图像(图2 , 3)显示 腹腔肠系膜走行区不规则团片状异常强化灶 , 内部可见无强化坏死区 , 边缘包裹可见强化 , 周围见絮状模糊影 , 与肠管分界尚清 。 病理诊断为腹腔肠系膜包裹性脂肪坏死伴感染及脓肿形成 。
例3男 , 50岁 。 主因30d前被方向盘撞伤 , 腹痛进行 性加重入院 。 下腹部横断面平扫+增强CT图像(图4 , 5)显 示中腹部肠系膜局部脂肪密度增高 , 周围见絮状渗出 , 增强 后见强化的薄壁包裹 , 与肠管分界不清 。 病理诊断:腹腔肠系膜外伤性包裹性脂肪坏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