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韩侃健康』谈谈桂枝汤怎么用

本期导读
千古第一方桂枝汤 , 应该怎么用?
在医圣张仲景《伤寒论》里 , 桂枝汤是第一个方子 , 后世称为群方之祖 , 伤寒第一方 。
今天 , 我们就请从事中医临床二十余年的忆忘老师来为我们解读千古名方桂枝汤 。
『小韩侃健康』谈谈桂枝汤怎么用
文章图片
《伤寒论》第一个方子是桂枝汤 , 桂枝汤是用于太阳中风的 。
太阳中风是太阳病的一个大类 , 现在我们看到的《伤寒论》原文是这样写的:
2.太阳病 。 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 , 名为中风 。
太阳中风就是发热、汗出、恶寒或恶风 , 可以用桂枝汤 。
这里要注意和太阳伤寒的麻黄汤区别 , 同样都是表寒 , 但不同的地方在于 , 太阳中风是有汗出的 。
这个汗出 , 是一个表位中风的状态 , 相对伤寒来说 , 是有津虚的 。
太阳中风是以表寒实证为主 , 兼有津虚 , 是相对的津液不足 。 主要矛盾还是在于津液代谢的废水堆积在上焦表位 , 这个时候需要辛温发散祛邪为主 , 兼补津液 。
那么桂枝汤会出现哪些症状?
必然症:恶风/怕凉/恶寒 , 或者是手脚凉 , 摸上去手是凉潮的 , 汗出 , 伴随发热、脉浮缓
或然症:头痛、身重身痛、鼻鸣、干呕、咳嗽、打嗝、反酸、咽燥、烦躁......
那么这个太阳中风 , 用桂枝汤的治法就是以发汗祛邪为主 , 加上甘温补益 , 可以补津液 , 还加入了芍药 , 可以治疗疼痛 , 助流通 , 还可清虚热 。
除了治疗太阳中风外 , 桂枝汤还可以用于少阴中风、太阴中风和厥阴中风 。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课程后面会解释 。
方药分析
桂枝汤由五味药组成 , 桂枝三两 , 芍药(也就是白芍)三两 , 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和生姜三两 。
先来看桂枝 , 《本经》讲「味辛温 。 主上气咳逆 , 结气喉痹 , 吐吸 , 利关节 , 补中益气」 。
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面总共有200多个方子 , 有桂枝的方子有70多个 , 也就是有1/3都有桂枝 。
桂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表药 , 它是解表、驱寒、可以补虚的药 , 用来解表发汗 。
桂枝是辛温 , 甘温发散的 , 可以解表驱寒 , 降逆止痛 。
表证不解时 , 会引发津液聚表抵御邪气 , 这个聚表的方向伴随气上冲的过程 , 可以出现咳嗽、气喘等 。
所谓的「降逆」 , 是因为表不解出现气上冲 , 冲到上焦的这些症状 , 比如干呕 , 上气 , 或者是有轻微的呕逆、咳嗽的时候 , 我们可以用桂枝来处理 。
如果表位疼痛有热的话 , 可以用桂枝配上葛根 , 如果是寒重 , 虚而有寒可以配附子 , 疼痛比较严重 , 可以用乌头 。
如果是虚表现得比较明显 , 可以用川芎、当归 。 如果是里位疼痛水结 , 可以加芍药 。
如果是火结腹痛 , 可以配上大黄、芒硝 。 如果是瘀血血结 , 可以用桃仁、丹皮、土瓜根、地鳖虫等 。
芍药酸苦涌泄 , 可以治疗水结血痹、存在废水邪气的表里疼痛 , 如腹满痛、脚挛急 。 还可以通利二便 。
《千金翼方》提到:「味苦酸 , 平 , 微寒 , 有小毒 。 主邪气腹痛 , 除血痹 , 破坚积 , 寒热疝瘕 , 止痛 , 益气 , 通顺血脉 , 缓中 , 散恶血 , 逐贼血 , 去水气 , 利膀胱大小肠 , 消痈肿 , 时行寒热恶 , 腹痛 , 腰痛 。 」
那《伤寒论》里面有这几种情况 , 是不会用到芍药的 。 比如表不解之支饮 , 因为芍药会牵制解表 , 所以去掉 。 或者是津血虚燥 , 没有水饮的情况 , 和里寒下利的情况也不会用到 。
甘草这味药是比较重要的 , 在《伤寒论》里面 , 有生用和炒用的区别 。
生甘草可以清热解毒 , 比如说一味甘草汤治疗少阴病的咽喉疼 。 如果加重 , 可以用桔梗汤、排脓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