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知识库 > >

组织|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集( 七 )


按关键词阅读: 行为学 组织 案例 经典


,一、归因理论的一般概念,83,二、对失败与成功的归因,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1947年关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 , 维纳认为 , 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将失败 。

【组织|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集】36、归因于不稳定因素 , 会增强人的自信 , 增强努力与坚持行为 , 争取成功的信心 。
(健康的心理反应) 归因于稳定因素 , 会降低成功的期望 , 失去信心 , 出现不再坚持、努力的行为 。
(心理健康差),84,美国心理学家凯利(Kelley)将外界信息资料分为三种: 1、区别性资料:指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是否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
例:A员工所有工作效率低 , 不单是某项 。
2、一致性资料:指某人行为与周围人否一致 。
例:同班组其他员工的效率都高 , 就唯独A员工低 。
3、一贯性资料:指某人特殊行为发生是一贯 , 还是偶然的 , 前后行为是否一贯性 。
例:A员工现在效率低 , 以前也低 。
根据上述三方面的线索 , 我们可对他人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归因 。


37、,三、行为归因模型,85,1、低估情境作用而高估个人或内因的作用 。
例:决策者高估上级的方案和他们的才能 。
2、把别人的行为归因于他们的内因 , 而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因 。
例:如果问你 , 你的朋友为什么会选择红色的衣服 , 你会列举朋友的特点加以说明 。
如果是自己 , 你会列举红色衣服的特点 , 而不是自己的特点为 。
3、自我服务偏向与自我损害偏向 。
例:积极结果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智力等 。
或怪罪自己的能力 。
,四、常见的归因偏误,86,3、6 态度一、什么是态度,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
是人格的一种补充 。
说明: (1) 对象性 (2) 社会性:态度不是遗传的。

38、(3) 内隐性:某人看书,87,(4) 稳定性与可变性: 决定面对变化了的环境的忍耐性高低;预示个体的行为反应模式的规律性 。
回头客 (5) 价值性:人们对于某个事物的态度取决于该事物对人们的意义大小 。
价值相符则形成正面态度 。
(6) 调整性:在社会奖惩或榜样示范作用下改变自己的态度 。
(7)态度的习惯性:决定人们的判断与选择 导致刻板印象; 导致先入为主的判断; 导致晕轮效应 。
,88,二、态度的成分 (考),单成分说:(感情affection ):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 。
(如喜欢、讨厌、羡慕、追求、支持、回避等)它是态度形成的核心 。
双成分说(感情和认知cognition ):对态度对象的认识和 。

39、理解 , 对一类社会事物的真假好坏等笼统的认识 。
它是态度形成的基础的统一 。
三成分说(感情、认知和行为behavior):对一类事物的行为倾向 , 是态度的重要外部表现,89,三、态度的功能与作用,1、态度的功能 人为什么要形成或保持某些态度 , 这是一个态度功能(function)的问题 。
1)效用功能或适应功能:能得到他人的赞许、奖励而避免受到惩罚的态度 , 如小学生总是以老师的态度为转移 。
2)知识功能:态度有助于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合适的信息 , 拒绝不合适的信息,也可能形成偏见 。
,90,3)自我保护功能或防御功能:类似于外射和合理化的心理防卫机制 , 应付情绪冲突和保护自尊 。
4)价值表达功能:态度来自价值观有 。

40、能表达价值观 , 这是态度性质的主要点 。
态度的作用: 态度影响社会性判断 。
态度影响耐力 。
态度影响学习效果 。
态度影响工作效率 。
态度与价值观,91,(1)价值观是指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环境中 , 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持久的社会信念和价值系统 。
包括内容和强度两个维度(如追求平等、自尊、刺激、享乐、舒适、友谊等) 。
(2)价值观强烈影响职工的态度与行为 , 它是了解职工态度与动机的基础 。
当员工的价值观与组织的价值观一致时 , 则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
,92,3.6.2 态度相关的理论,一、态度形成的过程 二、学习论(learning theory) 三、诱因论 四、认知相符论,93,一、态度的形成过程,态度的形 。

41、成肇始于两个方面: 模仿(自觉或不自觉) 受到一定压力的服从 态度是在长期的生活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 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 。
西方学者:凯尔曼,94,考(1)服从阶段: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奖酬或免受惩罚 , 按照社会的要求、集体的规范或别人的意志而采取的表面服从的行为 。


来源:(未知)

【学习资料】网址:/a/2021/0321/0021742193.html

标题:组织|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集( 七 )


上一篇:包装|包装技术基础1

下一篇:xx|xx马刚小学三位一体德育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