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流量多元化变现:如何评估一项新业务的商业化价值?( 四 )


1)场景能否高效率的触达用户
这里的触达是指用户匹配,曝光,前提同样是要有好的流量质量支撑。从行业做法来看,有很多种触达用户的方式,比如通过推荐算法来分发直播间、通过推荐算法来分发游戏或其他行业场景应用、通过固定TAB或者频道来为直播或者商城引流等。
2)用户能否高效率的进入场景
从完整的流量变现链路看,场景成为了比最终的产品消费更重要的变现影响因素。流量分发对应的是用户旅程,用户进入场景本身就存在几率,即存在流量衰减。这里特别要关注场景的流量来源,一个成功的变现场景,它的流量大部分应该来源于宿主,除非这个场景建立起了品牌影响力,可以独立引流。
此外,对于大部分变现业务,宿主内变现要比宿主外变现的效率高。前者比如直播,用户可以通过各种触达手段直接进入直播场景;后者比如线下业务,有些公司会开辟线下店,那么就要评估到店消费的转化率。
3)用户能否在场景高效率消费
当用户已经处于消费场景中,那么大概率就是一个面向用户的运营逻辑了,此处不展开。
综合来看,如果以上三点能够满足,则基于业务场景分发建立的流量变现链路就能够大概率跑通,实现预期商业化价值。
04 流量消耗比率一个新的变现业务,如果能够同时具备理想的变现市场规模与产品供给效率,并且还能跑通流量变现链路,那么它的商业化价值就已经很高了。但我们在做业务价值评估的时候,还要同时兼顾流量大盘,希望新业务最好能够大规模消耗大盘流量,否则就还会存在闲置流量。这就牵扯到一个评估指标:流量消耗比率,是指变现业务消耗的流量规模占总流量规模的比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估算:
流量消耗比率=流量消耗规模/总流量规模
也可以从用户角度测算,公式如下:
用户覆盖比率=覆盖用户规模/总用户规模
如果是广告业务,流量消耗比率就是广告渗透率,也就是每天观看广告的用户占比。对于非广告类业务也同样适用,一般来讲,流量消耗比率越高,说明变现业务对于流量的消耗利用越充分,覆盖的用户越广,越有利于提升变现收益;反之,说明变现业务对于流量的消耗利用不充分,存在闲置资源。
此处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逻辑:能创造高营收的产品,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变现业务。
很多人会潜意识认为变现就是赚大钱,只要营收上去了就行。但高营收下,如果流量消耗比率过低,则意味着只有很小比例的用户在消费你的高客单价产品。如果该项业务正好是你的变现支柱,那么业务结构就存在风险。一般来说,越大规模的用户消费,局部消费变化对整体营收的影响就越小,反之越高。
比如国内某款修图应用,坐拥数亿用户,前期靠手机变现,出货量最高的时候才100多万,前几年才几十万,用户覆盖比率远不足1%。而手机营收又一度占到整体营收90%以上。当手机受到大环境影响的时候,整体营收就会出现剧烈震荡。
因此,对于很多流量产品,尽可能的优化业务结构,采取多元化变现策略,并且变现业务各有定位,各有流量资源匹配策略,那么就会降低由单一业务结构引起的变现风险。
05 业务协同价值能够同时在前面四个维度取得优异表现的变现业务,在同一家公司或者同一个流量平台已经非常难得了。但应该说业务始于变现,但不止于变现。如果再继续评估商业化价值,则可以往变现之外寻找,看业务还能否产生额外价值。此处提供两个评估视角。
A、与流量平台用户价值的协同
如果一项新业务能够创造与流量平台的核心用户价值吻合的价值,则该业务更容易与平台形成相互促进的生态关系。
比如:一个拥有众多主播用户的优质社区,如果能够专门为主播设计一个变现业务,则会正向刺激主播创造更多优质的内容,也会增强粉丝用户的粘性与活跃,并且社区也会从中获利。像抖音、B站等都采取类似的业务策略。
B、与其他变现业务的协同价值
如果一项新业务能够与流量平台的其他变现业务形成协同,彼此能够相互促进、协同增长,那么就会取得1+1>2的变现价值。
这样的案例也有很多,最典型的就是超级会员产品。有的时候,超级会员业务本身并不能够创造太高的营收,但它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会员在平台的其他消费,创造更高的平台总营收。
06 总结一项新业务的商业化价值评估,在很多时候直接决定了它是否被立项,或者是否要投入更多公司资源来加强业务。以上给到的五个维度也只是大概描述评估逻辑,在具体的业务场景中,还需要具体的细分指标及逻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