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味利水除湿的中药材,被历代中医称作“利水除湿之要药”,它不仅是利水除湿,还能健脾、安神以调理失眠和心悸,现代研究发现它还能增强免疫力。它就是中药材茯苓。
中药材茯苓作为药材使用最早记录于《神农本草经》,是多空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多数生长于山中并寄生在松树上。
文章插图
茯苓的采集一般在七到九月份之间,采集后需要堆在一起“发汗”,然后摊开晾干其表面,然后再次堆起“发汗”,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出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发散失去之后阴干,如此炮制的茯苓称作“茯苓个”。
【 失眠|有一味利水除湿的中药材,能健脾,安神调理失眠,还能增强免疫力】另一种炮制方式比较简单也是最常用的,就是把新鲜采集的茯苓按照不同部位切片或块,然后阴干,如此制成的茯苓根据形状不同称“茯苓块”与“茯苓片”。
文章插图
茯苓的中药应用
中药茯苓药性甘、淡,归心经、脾经以及肾经,有“利水除湿,健脾,安神”的作用。中医常用它调理小便不利、水肿、痰饮、脾气虚弱、心悸、失眠等症状,可以大致分为3类。
1.茯苓利水除湿。
中药茯苓的药性相对比较平和,既能利水除湿,又能健脾,有“利水而不伤气”的特点,所以历代医家称之为“利水除湿之要药”。
文章插图
对于小便不利、肢体水肿,痰饮内停等症状,无论属寒还是属热,属虚还是属实,都可用茯苓调理,并且常与猪苓、泽泻配伍,再根据症状以及疾病的寒热虚实对应配伍其它药材。
如果水肿而且有脾气虚的症状,可以配伍白术、黄芪;调理伴有脾肾阳虚者,可以加入附子、生姜。
文章插图
如果是痰饮内停,表现为胸胁胀满、心悸、眼前昏花、咳嗽气短等症状,可以与桂枝、白术、甘草配伍同用。
2.茯苓调理脾虚。
茯苓能健脾,所以能调理脾虚的各种症状。除了上述的调理脾虚且有水肿之外,茯苓还可以用于脾气虚弱,表现为倦怠乏力、饮食偏少、食欲不佳、大便溏泄。调理此类症状需与人参、白术等补气健脾的中药同用。
文章插图
3.茯苓安神调理失眠。
茯苓能安神,可用于心神不宁、心悸的失眠,无论是因为心脾不足还是因为痰浊内阻导致的均可使用。
具体配伍方法是:心脾不足而引起的失眠者,需要配伍党参、龙眼肉、酸枣仁等;因为痰浊内阻而引起的失眠,常配伍石莒蒲、远志等。
文章插图
茯苓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中药茯苓一般多是茯苓块,不论是泡水还是入汤剂,茯苓块都无法完全透出“药力”,所以需要在入药之前自行切为薄片或者捣碎。
茯苓在历代中医的应用中一般分为三个部分:1.除去外皮之后的外层因为是淡红色,所以称“赤茯苓”,药性偏于除湿;2.茯苓的内层因为是白色,所以称“白茯苓”,药性偏于健脾;3.茯苓内外层的中间有细小松根穿过的称“茯神”,药性偏于安神。
文章插图
因为如上三者都是同一菌核,所以目前赤茯苓与白茯苓不再区分,医生用药统称茯苓。
茯苓对于阴虚火旺与咽喉干燥者慎用;因为茯苓含淀粉较多,所以糖尿病病人需要慎用;年老体衰者慎用。
茯苓的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发现,茯苓有利尿的作用。茯苓含物能显著的提高巨吞噬细胞和吞噬百分率以及吞噬指数,并且能有效的对抗免疫抑制剂对巨吞噬细胞的抑制作用,从而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 失眠|失眠最怕此菜,睡眠不好要多吃,隔三差五吃一次,一觉睡到大天亮
- 睡得香,身体才能强健,容易失眠的人,睡前做好2件事,保护睡眠
- 乡村|乡村土中医的“固精方”!一味药,守住精气神,好不容易学到手
- 为什么很多糖尿病人失眠?可能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5点可改善
- 睡眠|褪黑素不能治失眠,灌酒助眠不可取,睡不着试试这9招
- 酣睡|冬季不吃此果亏大了,每天两颗,治失眠、抗疲劳,晚上酣睡到天亮
- 失眠|治“忧郁失眠”最合理的方子两味药,让你少发愁、多睡觉
- 最怕|失眠最怕吃这菜,隔三差五吃,做法简单,失眠好了,一觉睡到天亮
- 早知|山药和此物一起煮,每天一碗,气血足了,失眠也好了,早知早受益
- 芍药|【每日一味药】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