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看到了一篇发表于《Diabetes Care》杂志上的科学新闻:尽管对其他亚洲国家来说,多吃米饭的确会增加糖尿病风险,但对中国人来说,多吃米饭却不会显著增加糖尿病的风险,甚至一天吃450克大米,相当于五碗米饭,都没事。
很多人都感到松了一口气:啊,看来我可以放心吃米饭了。
这个研究结果适合用来指导我们的饮食生活吗?不管您信不信,反正我是不全信的。这并不是因为我不信任这个科学期刊的权威性,而是因为我三年前就看过了这个研究团队所发表的文章,知道这个流行病学研究所调查的都是什么人。
这项研究主要以体力劳动者为受访对象
这项研究的受访者中,有4万多名中国人。在这4万人中,81%的受访者是小学和中学文化,82%是中等体力劳动和重体力劳动者,显然是以低收入体力劳动者为主要研究对象。
换句话说,这项研究是在低收入、除了粮食之外其他食材比较少、营养状态不够理想、平均教育水平较低、中高体力活动的人群中做的,得到的结果不一定适用于生活富裕、主食以外其他食品丰富、脑力劳动为主、体力活动量小的人群。
比如建筑工人、比如农民,一天吃五碗米饭有什么可怕?他们常年高强度体力劳动,肌肉充实,而且吃完饭就要流汗干活,而充实的肌肉可以容纳血糖,大量体力活动会消耗血糖,所以餐后血糖大幅度升高的机会并不大。
但是,同样是体力活动者为主,研究中纳入的其他亚洲国家,特别是南亚国家,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增加白米的摄入量会增加61%的糖尿病风险。
合理膳食比某一种具体食物更重要
我的观点是:
1.这个结果在某种意义上凸显出了膳食结构和整体营养的重要性。一个合理的膳食结构,要比某种具体食物更加重要。不吃米饭,改成馒头、大饼、玉米饼子,或者小米粥,如果整体营养不合理,运动又很少,未必就能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只考虑主食的种类,不考虑其他食物的配合,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那些吃白米饭相对较少的人,到底吃了些什么呢?是把白米饭换成饼干、薯片,还是把白米饭换成了全谷、豆类、蔬菜、瘦肉、鱼类、奶类呢?恐怕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显然前者是不利于预防糖尿病的,而后者则是有益的。
2.研究者对大米类型的分析有一定逻辑性,因为米饭只是一个非常概括的词汇,其中的细节太多了。是什么品种的米?怎么加工的?怎么煮的?这些都会带来血糖反应和营养价值的巨大差异。
不过,与这篇文章作者的推测相反,中国人爱吃的大米,并不是低血糖反应的类型。和南亚地区所吃的长粒大米相比,东北大米(粳米类型)中的直链淀粉更少,支链淀粉更多,血糖指数更高。即便是南方所种的籼米,也不如南亚大米的颗粒长、直链淀粉多。中国的大米饭烹调方法,会把米饭烹调得柔软可口,比南亚的米饭质地柔软得多,消化速度会更快。所以,想从大米类型上找差异,来证明中国人吃米饭不容易患糖尿病,恐怕在科学上站不住脚。
【 增加|多吃米饭不增加糖尿病风险?】 3.同样都是体力活动人群,为什么南亚国家吃更多的大米?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其他食物来源更不丰富。
在这项研究之前,还有若干项有关白米饭和糖尿病风险的研究,各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一下。其中大部分研究认为摄入过多白米饭增加糖尿病风险,其中新加坡学者发现米饭摄入量和糖尿病风险总体上无关,但关键在于用什么食物来替换米饭。
不必迷信“抗糖大米”“低糖电饭煲”等产品概念
所以,对这篇研究,应当这样理解:
1.这篇文章的结论适用于中等和强体力劳动者,可能不适合于轻体力活动的脑力劳动人群。千万不要因为这篇文章,就认为自己可以放心每天吃四五碗白米饭,无需顾虑糖尿病风险。
2.此前部分研究提示,白米饭摄入量增加时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但这种关系的关键在于,到底用什么食物来替代白米饭,营养平衡是否改善了。并不是说,只要少吃白米饭就能预防糖尿病。
- 大雪节气如何养生?老人需多吃这7种食物进补驱寒
- 美容|想长寿全靠吃,不妨多吃3种食物,美容养生、提高免疫力!
- 失眠|失眠最怕此菜,睡眠不好要多吃,隔三差五吃一次,一觉睡到大天亮
- 排毒|会吃的人更健康,每天多吃3种食物,排毒养颜,提高免疫力!
- 糖尿病人,可以多吃这4种食物,有稳定血糖的作用,血糖难升高
- 上了年纪记忆力下降,不妨多吃6种食物,健脑益智,预防老年痴呆
- 中年人|中年人可以多吃3种食物,排毒养颜、滋润肌肤,爱吃就赚了!
- 脾胃|胃部不适怎么办?牢记“少吃2黄、多吃2绿”,养护脾胃效果好!
- 保护牙齿|冬天,女人要多吃这种“碱性食物”,皮肤好,头发乌黑,牙齿健康
- 天然雄激素终于被找到,男人手头紧也要舍得多吃,肾脏或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