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辟谣|酸奶怎么喝才对?说说关于酸奶的是非( 二 )
酸奶和牛奶都是补充蛋白质和钙的理想食物 , 对于想要控制体重的小伙伴 , 建议选择纯牛奶或者无糖酸奶均可;而对于乳糖不耐受人群 , 选择酸奶会更适合 。
文章图片
图虫创意
03
浓稠的酸奶都是加了增稠剂?
可别冤枉了好酸奶!
很多人在挑选酸奶的时候 , 对质地的浓稠程度很有讲究 。 有些人认为 , 浓稠的酸奶是因为加了增稠剂 ,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浓稠的酸奶营养价值更高 。 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首先 , 酸奶的浓稠程度 , 一般会受到生产工艺和乳清蛋白含量两方面的影响 。
文章图片
图虫创意
从生产工艺的角度 , 可以将酸奶分为凝固型和搅拌型两种 。 凝固型是直接把奶和发酵菌装进酸奶杯中发酵 , 一般会添加黄原胶等凝固剂 , 使酸奶成块状 , 例如市面上常看到的碗装、罐装“老酸奶”;而搅拌型则是先在发酵罐中发酵 , 发酵完成后再灌装到杯子中 , 例如大部分杯装酸奶 , 其质地相对比于凝固型来说 , 会比较稀一些 。
至于乳清蛋白含量[4] , 有这样一个试验:取两份酸奶 , 各自加了不同的配方进行发酵 , 一种不添加乳清蛋白 , 另一种添加了1.4%的乳清浓缩蛋白 。 结果发现 , 添加了乳清浓缩蛋白的酸奶无论是从保水率还是粘稠度上 , 都比不添加的那组要高 。 这就说明了 , 酸奶中添加乳清蛋白确实可以提高酸奶的品质和粘稠度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有些人认为酸奶中的增稠剂会危害健康 , 比如黄原胶、明胶、卡拉胶等 , 其实这些担心大可不必 。 正规厂家食品添加剂的量都会在安全范围内 , 增稠剂更不会导致血液粘稠 。 至于选择浓稠的还是稀的 , 在选购的时候建议看一下营养成分表 , 从蛋白质含量上来判断取舍 。
04
喝酸奶真的会发胖?
要学会看营养标签
对于时尚爱美的人士们来说 , 但凡某一类食品被冠以“易发胖”的帽子 , 就会立刻被质疑 , 而酸奶很不幸地就中枪了 。 其实 , 酸奶的主要“致胖因素”就是其中的含糖量 。 一味拒绝过于死板 , 不想委屈了酸奶更不想委屈自己的嘴 , 我们就要学会看营养标签 。
文章图片
图虫创意
拿到“一见钟情”的酸奶以后 , 第一时间看清楚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 , 其中“碳水化合物”这一项就可以明确告诉你 , 里面含有多少糖 。 无糖酸奶的碳水含量约为5% , 这部分碳水主要是来自于牛奶中的乳糖 , 没有其他的添加糖 。 所以 , 如果你看到碳水化合物含量上写的是低于5g/100g , 同时看一眼配料表 , 如果没有糖 , 那就是真的没有添加糖了 。
如果碳水化合物一栏>5%了 , 那就用碳水化合物的量减去5% , 得到了就是这款酸奶添加糖的量了 。 比如下图这款: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这款酸奶每100ml的添加糖含量就是12.5-5=7.5g , 表明100ml下肚以后 , 会摄入7.5g的糖 。
很多酸奶都是200ml一盒的 , 按照这个比例 , 全都喝完基本要摄入15g左右的糖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 , 摄入添加糖不超过25g/天 , 所以每天喝一盒这样的酸奶 , 再吃其他的含糖食物 , 每日添加糖摄入量就很容易超过25克 。 [5]
- 科学用药解便秘,生活习惯更重要
- 石斛玉竹大枣粥养胃
- 健康辟谣 |“早上吸收好”“晚上睡得香”喝个牛奶这么纠结?
- 央视辟谣:食物相生相克不严谨,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危言耸听
- 健康|科学养生 ▏冬季保健康的8个要点都在这
- 肝硬化|医生辟谣:肝硬化的4个误区,看看有多少人都中招了!
- 辟谣:年轻女性经常拉肚子,是癌?医生:别怕,更可能是肠易激
- 食物|辟谣丨螃蟹+柿子=腹泻?专家:食物相克说法不可靠
- 非法摘取11名死者器官,肝脏能随便移植吗?辟谣:哪有那么简单
- 唾液腺|辟谣:吃饭传染乙肝?深度剖析“吃饭传染乙肝”传言背后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