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大脑结构异常与精神疾病风险显著相关( 二 )

此前 , 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神经发育障碍假说认为 , 大脑在青春期及成年早期进行神经突触修剪等过程中 , 遗传和环境共同造成的神经系统缺陷暴露 , 导致成年后精神症状致病风险增高 。 复旦大学的此项研究证明 , 青春期大脑壳核体积异常和精神分裂症致病风险高度相关 。 该发现有望帮助科学家揭示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 , 为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超前干预研究提供新思路 。

北京时间1月17日凌晨 , 该课题组将这一成果发表于精神分裂症顶级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卷》(JAMA Psychiatry) 。

精神疾病防治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 。 据报道 , 在中国精神疾病已经超过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 , 成为医疗体系的最大负担 。 但全球范围内 , 针对精神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缓慢 。 此前 , 有研究积累了全世界范围内2万多例脑影像和基因数据 , 也未能找到任何与大脑结构关联的精神疾病风险基因位点 。

“研究难点主要在于大脑在不同年龄受不同遗传信息影响 , 此前的研究未严格控制这一混杂因素 , 导致重要的遗传信号被淹没 。 ”研究团队主要成员、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罗强介绍 。 课题组围绕这一研究关键点 , 经过三年的集中攻关 , 选取了14岁健康青少年脑结构影像数据 , 同时突破了传统的解剖学脑区划分限制 , 在全脑全基因组范围内开展无偏的探索性研究 , 首次找到了青少年大脑结构与基因位点之间最为显著的关联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