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癌症,且不损伤正常细胞的一味中药,长在路边无人问津

仙鹤草一一蔷薇科 , 仙鹤草一名 , 首见于清代末期郑肖岩《伪药条辨》 , 临床入药则首载于《神农本草经) , 原名“牙子”《经》云:“牙子 , 一名狼牙 , 味苦、寒 , 有毒 。 治邪气 , 热气 , 疥瘙 , 恶疡 , 疮 , 痔 , 去白虫 。 生川谷 。 ”古代又称作龙牙草 , 狼齿 。

仙鹤草最早入药部位为地下根或根芽 , 非现今之全草入药 。 别名有牙子、狼牙、犬牙等 。 因根萌芽时如兽之牙而故名 。 至宋代《图经本草》(1061年)始有龙牙草之名 。 而仙鹤草之名则始见于清代郑肖岩之《伪药条辦》(1901年) 。 明代以前均以地下根入药 。 明以后至今发展为全草入药 。 在我国本草文献中还有支兰、地仙草、黄花草、子母草、瓜香草、狼牙草等众多别称 。

唐代诗人崔颗著有《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 , 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 , 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 , 芳草萋姜鹦鹉洲 。 日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这首诗概括了当地民间流传的一个故事:古时候 , 在芳草菱鹦鹉洲的一座楼里住着一位老人 , 一边行医 , 一边修炼道 。 老人很受乡亲们的尊重 。 一天一只黄鹤飞落在楼前 , 发出哀鸣声乡亲们围观 , 老人闻声出楼 , 只见一只受伤流血的黄鹤 。 于是老人采来把草药 , 将药烂敷在黄鹤的伤口上 , 很快就止住了血 , 在老人精心喂养下黄鹤很快就康复了 。 一天清晨 , 老人向众乡亲辞行后 , 乘坐黄鹤飞往天上了 。 乡亲们后来才知道这位老人已经修炼成仙 , 而黄鹤则是仙界派来迎老人的 。 望着远离乡亲们 , 老人也恋恋不舍 。 虽然昔人已乘黄鹤去 , 此地空余黄楼 , 乡亲们依然怀念老人 。 后来乡亲们把老人称为仙人 , 把老人住远的楼称为黄鹤楼 , 把老人乘坐的黄鹤称为仙鹤 , 把老人给仙鹤治病的药草为“仙鹤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