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发文:中国人为何成为世界“首胖”( 二 )
? BMI无法反映身体脂肪分布 , 而又在缺乏医学影响数据时 , 腰围被广泛推荐作为中心性肥胖和异位脂肪的替代测量指标 。 在相同的总脂肪量水平下 , 中国人群的内脏脂肪含量似乎高于白人 。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建议 , 中国人群的中心性肥胖临界值设为设为男性腰围90厘米和女性腰围80厘米 。 但是考虑识别代谢综合征其它组分(不包括中心性肥胖)的能力 , 男性腰围临界值90厘米、女性腰围临界值85厘米应用更为广泛 。
本文插图
二、 超重和肥胖影响因素
超重和肥胖常常被认为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学问题 , 可理解为饮食、体力活动、遗传易感性等个体因素导致的能量过剩 。 但是 , 这些个体层面因素很大程度上由致胖环境和更远端的系统动力因素等驱动 。 所以基于健康促进社会生态模型和Swinburn及同事提出的肥胖决定因素与对策框架 , 专家组提出了一个涵盖中国超重和肥胖的关键要素和其相互作用的三层框架:系统动力因素、环境驱动因素、个体危险因素 。
本文插图
中国肥胖的增长是由系统动力因素和环境决定因素通过不健康饮食和体力活动缺乏的推动 , 而个体层面的遗传易感性、社会心理因素、致胖因子和不良早期生活暴露及其他并存的潜在危险因素会放大或调节这种推动作用 。
1.上游决定因素-系统动力因素(层次1)
系统动力因素如经济增长、社会文化规范、政府政策可以推动人群肥胖患病率上升 。
经济快速发展:(1)商品供应方面: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使人们获得廉价可口但并不健康的食品(含糖饮料、低营养高能量加工食品)更加容易;(2)商品需求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会创造就业机会 , 增加可支配收入购买更广泛的不健康、非必须食品、消费产品 (汽车、家电等) , 这些产品带来便利 , 但是促进了久坐的生活方式;(3)科技变革: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 亦可能是结果 。 这些消费行为的改变 , 使得居民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改变 , 从而导致能量过剩 。
社会和文化规范:是中国肥胖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 中国成人对体重的认知错误很普遍 。 (1)老一辈人将体格壮实视为财富和健康的象征 , 儿童膘肥体壮常常被许多长辈和家长误认为是健康的成长;(2)在中国儒家思想中 ,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导致课业和家庭作业负担沉重 , 这与我国儿童肥胖存在关联性;(3)中国传统习俗中 , 经常鼓励孕妇在怀孕期间及产后摄入过量事物 , 保持久坐、减少活动从而导致孕妇体重增加 , 分娩巨大儿 。 在一项全国性调查中 , 超过一半的超重或肥胖成人倾向于认为自己体重不足或体重正常 。
- 6月18日晚《我的白大褂2·王牌科室》王牌出战
- 外泌体如何支持免疫功效?《Cell》:接力传递外泌体囊泡激活T细胞!
- 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药学综合》考试大纲《参考》
- 简单血检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自然》子刊描绘生物标志物开发蓝图
- 柳叶刀:10年双盲随访,坚持服用阿司匹林,肠癌风险下降一半!
- 燃石黑科技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 泛癌种早检技术ELSA-seq获《自然·生物医学工程》发表
- 延长生存期,适合中国肝癌患者的一线免疫联合治疗!樊嘉院士领衔研究发表《柳叶刀-肿瘤学》
- 警惕高血压低龄化!
- 前沿|只杀伤癌细胞,不误伤健康细胞!《细胞》找到新型癌症免疫疗法
- 乏力气虚,治脾胃补气血无效,中医说可用扶肾生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