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CT的9大“陷阱”,稍不留神就会误诊( 四 )


本文插图


图8. 脊髓造影后蛛网膜下腔中的碘化造影剂 。
(A)轴位CT(B)脊髓造影
(A)轴位CT显示右侧额顶叶凸面类似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学表现 。
(B)48小时前患者曾行颈髓造影 。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静脉窦的解剖位置可能会误诊为硬膜下血肿 。 高密度影可能是静脉窦血栓 。 例如 , 横窦血栓可能表现为小脑幕硬膜外血肿(图9) 。

脑出血CT的9大“陷阱”,稍不留神就会误诊
本文插图


图9. 静脉窦血栓形成 。
(A)轴位CT(B)MRV
(A)轴位CT显示枕叶凸面的高密度影(箭头) , 最开始被认为是小脑幕蛛网膜下腔出血 。
(B)随后的MRV检查显示右侧横窦信号中断 , 与静脉窦血栓形成结果一致 。
▎射线束硬化伪影
X线是由不同能量的光子组合而成的射线束 。 当射线束穿过致密组织 , 如骨骼时 , 低能的光子被吸收 , 高能光子将通过 。 通过的高能光子得到“硬化” , 当通过其它组织时可看到暗条状伪影或亮条状与暗条状组合的伪影 。 颅骨就可以造成射线束硬化伪影 。 在凸面和中颅窝前部经常可以见到这种现象 。
不幸的是 , 这些部位也是ICH常见部位 , 尤其是创伤性出血 。 知晓这一现象很重要 , 仔细观察薄层扫描或多个方向平面的CT影像将有助于鉴别 。 伪影常常呈几何形分布 , 越过或使不同的解剖平面变形(图10) 。

脑出血CT的9大“陷阱”,稍不留神就会误诊
本文插图


图10. 射线束伪影 。
(A)轴位CT(B)冠状位CTA(C)轴位CT (D)矢状位CT
(A)轴位CT显示右侧前额叶凸面高密度影(箭头) 。
(B)冠状位CT重建未见明显出血 。
(C)轴位CT显示前额叶凸面的高密度影(箭头) , 矢状位CT重建显示此区域射线束伪影造成“解剖结构变形” 。
▎ 偏侧舞蹈症
伴有非酮症性高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可有偏侧舞蹈症表现 , 并且在影像学上有特殊的表现:CT上基底节区高密度影 , MRI相应部位的T1加权像上高信号(图11) 。
这种改变并不代表出血或钙化 。 出现这种影像学变化的机制仍有争议 。 积聚的反应性星形细胞可能导致短T1改变 , 因为在短暂缺血后这些细胞出现锰元素贮积 。 然而 , CT高密度影却不能用这种理论解释 , 其他因素如血液黏度过高、低灌注或慢性血管病也可能参与其中 。 影像学改变通常是可逆的 , 尽管滞后于临床症状的改善 。

脑出血CT的9大“陷阱”,稍不留神就会误诊
本文插图


图11.糖尿病偏侧舞蹈症 。 (A)轴位CT(B)轴位T1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