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CT的9大“陷阱”,稍不留神就会误诊


【脑出血CT的9大“陷阱”,稍不留神就会误诊】*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脑出血CT的9大“陷阱”,稍不留神就会误诊
本文插图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院2015年的一份报告:多数人在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误诊 , 这是一件令医生和患者都“细思恐极”的事情 。在神经内、外科急诊中 ,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以及快速诊断处理的压力 , 医生们需要练就一身高超武艺 , 比如对于急诊室的常客---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 ICH) , 你能避开各类影像学“陷阱”吗?01
脑出血和它的“陷阱”们
我们逐一看一下影像学上容易和脑出血混淆的各类表现 。

▎ 钙化
对于创伤患者 , 脑实质的小钙化灶可能较难和ICH鉴别 。 钙化的CT值可能与出血重叠 , 因此病灶的位置、形态和分布都十分重要 。
基底节区小的高密度灶通常代表生理性钙化(尤其是50岁之后) 。 年轻患者 , 出血性剪切伤难以排除 , 强烈推荐6小时后再次检查 , 大约50%的创伤性出血将扩大或有所演进(出血演进过程常在最初12小时内发生) 。 如果仍然不能区别 , 进行双能CT或带有SWI序列的MRI将有所帮助(依据可及性进行选择) 。
创伤性出血性剪切伤常表现为位于皮层下的线样形状 , 出血位置也包括胼胝体和脑干 。 上述位置和形状的脑实质钙化通常较为罕见 。 例如 , 感染性疾病如脑囊虫病 , 钙化将分布在皮层以及皮层下 , 并且呈圆形外观(图1) 。 其他病因如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或结节性硬化均显示为钙化表现 , 主要分布于室管膜下 , 并且不太可能表现为线样形状 。

脑出血CT的9大“陷阱”,稍不留神就会误诊
本文插图


图1. 多发性钙化还是出血性剪切伤?
(A)轴位CT(B)轴位CT(C)SWI
(A)轴位CT显示皮层多发圆形高密度灶 , 多数与脑囊虫病钙化一致 。
(B)另一层面的轴位CT显示左侧额叶皮层下白质和胼胝体的较小的线样形状的高密度灶(箭头) 。
(C)与(B)同一层面的SWI显示更多线样低信号 , 双侧皮层下均可见多 。 因此更符合患者近期外伤引起的出血性剪切伤 , 而非钙化灶 。 对于小的出血灶 , SWI较CT更为敏感 。
脑回样(图2A)高密度灶通常是慢性改变:继发于远端脑梗死患者的含铁血黄素染色或Sturge-Weber综合征相关钙化 。 通常 , 典型的圆形病灶或萎缩样外观应当注意是否是出血的“模拟者”(图2B) 。

脑出血CT的9大“陷阱”,稍不留神就会误诊
本文插图


图2. 脑实质内脑回样及萎缩样钙化 (A)轴位CT(B)轴位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