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特刊| 爱的神经机制( 五 )

520特刊| 爱的神经机制
本文插图
回到爱、忠诚与信任“出发”的地方——大脑深部的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HNS) 。 高志华给本科生讲授“形态学基础”时 , 试图给学生展示该系统的全貌 , 但是翻遍资料 , 只有各种各样的示意图 。 “这一系统是脑调控外周重要的门户和通道 , 但却没有完整的、真实的结构图 。 ”5年前 , 高志华产生了一个朴素的念头 , “作为形态学的老师 , 我想把它真实的结构和形态展示出来 。 ” “点亮”大脑神经垂体是一个容易被“遗忘”的角落 。 在获取大脑标本时 , 纤细的垂体柄很容易断裂导致垂体脱落 , 再加上技术的局限 , 一直没有完整的下丘脑-垂体的系统结构图 。最近几年 , 随着病毒示踪、大脑成像等新技术的发展迭代 , 为科学家揭开HNS的神秘面纱提供了可能 。 通过尝试 , 段树民院士与高志华研究团队选择了一种病毒示踪技术 。 一种经过改造的病毒 , 可以在神经细胞中循着轴突逆向上行 , 并沿途留下荧光标记 , 勾勒完整的神经元形态 。520特刊| 爱的神经机制
本文插图
图: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的三维重构展示研究人员在大鼠的神经垂体注入这种病毒 , 约两周之后 , 这群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形态便徐徐显现 , 最终 , 整个HNS的形态便被展示出来 。 “HNS就像被点亮了一样 。 ”高志华说 , 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神经示踪技术 。 团队继而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龚辉教授团队合作 , 利用自主开发的荧光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fMOST)技术 , 对大鼠全脑进行成像并首次完成了HNS的高分辨率的三维重构 。相关论文发表于Neuron杂志 。 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高志华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李安安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 博士后张斌和博士研究生邱礼耀是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 博士研究生肖薇参与了部分实验 , 并参与设计了文章的图文摘要 。 研究受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资助 。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neuron.2020.10.032文| 周炜来源 | 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 , 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 。 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 , 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