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传承创新,做区域最好的呼吸中心( 三 )


中国科大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传承创新,做区域最好的呼吸中心文章插图
操乐杰教授在中国肺癌新安高峰论坛上接受媒体采访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发展 , 肺癌迎来精准医疗时代 , 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研究成为肺癌治疗领域的风向标 。 作为安徽省唯一一家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心 , 也是安徽省唯一一个参与的肺癌诊疗中心 , 这些年来 , 操乐杰教授团队参与了帕博利珠单抗407(K药)研究、Impower132等一系列创新药物试验 。 其中 , 参与的一项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牵头的肺癌多重研究的结果发表在了Lancet呼吸肿瘤专刊上 , 影响因子30多分 。
凭借着超前的眼光和脚踏实地的工作 , 省立呼吸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在省内甚至全国不断扩大 , 赢得各级别业内专家的认可 , 不仅有力推动了肺癌诊疗领域学术的进步 , 更是造福了一方百姓 。
最让操乐杰教授骄傲的是 , 2015年 , 他们对本院4000多名职工进行体检 , 发现了23名同事有早期肺癌 。 而如今七年过去了 , 这些同事们依然活跃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
中国科大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传承创新,做区域最好的呼吸中心文章插图
每周例行学习
联合攻关 科大方案全球抗疫发出最强“安徽声音”9月8日上午 ,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徐晓玲教授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 她从呼吸科成长 , 并逐步成为了安徽省呼吸专科的领军人物之一 。 疫情期间 , 徐晓玲教授牵头攻关团队科研成果——“托珠单抗”免疫治疗方案引发广泛关注 。 该方案作为重症治疗手段先后在20 多个国家推广应用 , 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科大方案” , 发出了“安徽声音”!
徐晓玲教授对“炎症风暴”的关注源于17年前的非典型肺炎(SARS)感染病例 。 2003年 , 她作为安徽省专家组成员 , 跑遍了全省 , “那个经历对于现场处理能力 , 尤其是对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的提升帮助是很大的 。 ”但是 , 由于当时临床上缺乏应对“炎症风暴”的有效治疗措施 , 很多轻症患者转成了危重症 , 最终失去了珍贵的生命 。
今年元月28日 , 为科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 安徽省和中科院紧急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科技攻关”专项 , 力争通过协同攻关 , 尽快就位一批用于疫情防控的实际产品并确定治疗方法 。 徐晓玲教授迅速与免疫学家、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魏海明教授牵头组成联合攻关团队 , 开展对新冠肺炎患者外周血免疫功能的研究 , 国内最早的新冠肺炎“炎症风暴”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就此开启 。
作为安徽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和病例诊断专家组组长 , 徐晓玲教授带领组员第一时间进入在省内疫情第一线安徽省感染病院 , 并将一台流式细胞仪带到了最前线 。 三天时间 , 联合攻关团队接力完成了33份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液样本检测 , 新冠病毒感染致重症肺炎“炎症风暴”可能的关键机制被逐渐揭示出来 。 以此为基础拟定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托珠单抗+常规治疗”的免疫治疗方案开始用于临床探索性治疗 , 安徽21位患者(含4名危重症患者)率先受益 , 全部治愈出院 。
随后 , “科大方案”在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武汉协和医院等当地14家定点收治医院推广应用 ,使用在513位患者的临床救治中 , 为减轻患者痛苦 , 降低病亡率做出了贡献 。
3月3日 ,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这一治疗方案列入正式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向全国推广 。 3月25日 , 作为中国政府第三批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顾问 , 徐晓玲教授还将“托珠单抗+常规治疗”的相关临床研究与救治经验带到了异域他乡 , 在包括意大利在内的20多个国家推广应用 。 徐晓玲教授和专家组成员深入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 , 与意大利同行面对面交流 , 分享救治流程和防护经验 , 包括中国新冠肺炎防控和诊疗方案、相关药物机理、临床适应症 , 以及重症患者救治的实例和成效等 。 在符合伦理的情况下 , 将重型患者治疗的研究成果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发表 , 目前已被引用590余次 , 在谷歌搜索中被引用的次数也高达八万多次 。 该研究还得到了全球同行的认可与实践 , 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上注册的关于托珠单抗的治疗研究达到了80多项 。